马仁陂
在今河南泌阳县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比水注》:马仁陂水“出阴北山,泉流兢湊,水积成湖,盖地百顷,谓之马仁陂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,堨之以溉田畴,公私引裂,水流遂断,故渎尚存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马仁陂“上有九十二岔水,悉注陂中,周五十余里,四面山围如壁,惟西南隅稍下,可泄水。汉太守召信臣筑坝蓄水,复作水门,以时启闭,分流碌礈等二十四堰,灌溉民田千余顷,今故迹犹存”。
在今河南泌阳县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比水注》:马仁陂水“出阴北山,泉流兢湊,水积成湖,盖地百顷,谓之马仁陂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,堨之以溉田畴,公私引裂,水流遂断,故渎尚存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马仁陂“上有九十二岔水,悉注陂中,周五十余里,四面山围如壁,惟西南隅稍下,可泄水。汉太守召信臣筑坝蓄水,复作水门,以时启闭,分流碌礈等二十四堰,灌溉民田千余顷,今故迹犹存”。
北宋置羁縻州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后废。
在今广东阳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石盘闸“在县东南。地名大桥,路通英德县界。防杉木角贼。其北有大青蓝闸。相近为天堂岭,通乳源县莽山险路”。
①在今湖南新化县西北一百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湖南桃源县北八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(1)在浙江省义乌市北部。面积95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苏溪,人口 5500。以溪得名。1
在今陕西蒲城县东二里。为唐所置折冲府。
明永乐五年 (1407) 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。清初改为金峒土司。元置,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长官司。永乐五年(1407年)复改安抚司。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。属施南
即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阳邑镇。隋为阳邑县治。在河北省武安市西部。面积107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阳邑,人口 6870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置阳邑县于此,以处南洺河北岸得名。大业初废为镇
即仆千水。今四川邛崃市南之火井河及南河(邛崃河)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临邛县“有布仆水,从布仆来合文井江”。
在今四川云阳县西长江滨。民国 《云阳县志》 卷5: 江水 “又东过盘沱,四溪口水自梨子坪北流注之。沱旁有市曰盘沱镇”。
又名埠头镇、杨柳镇。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南南七十里湟里镇。清光绪 《常州府志》 卷5武进县: 西南旌孝乡第三十六都图有湟里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武进县西南有 “湟里镇”,并记: “湟里距治七十里,
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)置,治所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)改火山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置,治今山西省河曲县西北火山。辖境相当今河曲县地。属河东路。北宋治平四年(10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