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颍上县

颍上县

隋大业二年 (606) 置,属汝阳郡。治所在郑城 (今安徽颍上县南)。《寰宇记》 卷11颍上县: “以地枕颍水上游为名。” 唐属颍州,武德四年(621) 移治今颍上县。宋属顺昌府。金属颍州。清属颍州府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西北部。属阜阳市。面积1859平方千米。人口151万。辖21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时为楚慎邑。汉置慎县,治今颍上县西北,属汝南郡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于古郑城置颍上县,治今县南,属汝阳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移今治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颍上县:“以地枕颍水上游为名。”宋属顺昌府,元、明属颍州,清属颍州府。1914年属淮泗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。1971年属阜阳地区,1996年属阜阳市。地处淮北平原南部,淮河流经县境南缘;颍河纵贯中部,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淮河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稻、大豆、甘薯。特产有南照优质大米、西三十铺“三粉”和谢桥、江口、润河兔毛。有谢桥煤矿及化肥、造纸、玻璃等工业。105国道和102省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管鲍祠、甘罗墓、清凉寺、西古城遗址和小张庄公园、淮上公园、南湖公园。建有黄坝孜暴动烈士纪念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王门

    即汉长安城宣平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青口村西侧。王莽时改名春王门。《汉书· 翟方进传》: “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。” 师古注:“春王,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也。本名宣平门,莽更改焉。”

  • 虎头山

    ①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铁岭卫: 虎头山 “在卫东南百十里”。②在今福建德化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德化县: 虎头山在 “县西百五十里。有古寨,周围七里余,其中泉石如画,外极

  • 韩坊

    即今江西赣县南韩坊。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信康县治此。集镇名。在江西省赣县县城南部。韩坊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700。明嘉靖年间建村,因处缺水的黄土岗上,名旱坊,谐称今名。是县粮、烟叶重点产区。有

  • 丁青宗

    亦名穹布丁青、霍尔丁青。即今西藏丁青县。藏语意为大台地、上广。原为三十九族首邑。西藏地方政府设丁青宗。1960年与色扎、尺犊两宗合并设丁青县,驻加莫塘。1916年置,治今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甲木塘。196

  • 平昌溪

    即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文教河。源出县西北,东流曰墨白溪。东南经文教市,折向西南,合白芒溪, 至清澜港口入海。洪宪元年(1916)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文昌县东北有平昌溪。

  • 陈岩

    即今福建莆田市西北九华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兴化军:陈岩“在城北十里。古有陈姓者隐此山。上有石洞,广可数丈。旁有巨人迹、石茶灶、石棋枰”。

  • 五峰县

    1914年改长乐县置,属湖北荆南道。治所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。以五峰山为名。1921年属湖北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4年改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长乐县置,治今湖北省五

  • 昌磊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
  • 博浪沙

    又作博狼沙。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关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 “秦皇帝东游,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,误中副车。” 《索隐》: 服虔云,“地在阳武南”。又称博狼沙。在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关。为汉初大臣张良(?—前

  • 石泉城

    ①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石泉水“出石泉固东南隅,水广二十许步,深三丈。固在众山之内,平川之中,四周绝涧。……水之不周者,路不容轨,仅通人马,谓之石泉固”。《元和志》卷18涞水县:石泉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