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江军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化三年 (900) 升桂管都防御观察招讨处置等使置,治所在桂州 (今广西桂林市)。北宋初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光化三年(900年)升桂管经略使置,治桂州(今广西桂林市)。北宋初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化三年 (900) 升桂管都防御观察招讨处置等使置,治所在桂州 (今广西桂林市)。北宋初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光化三年(900年)升桂管经略使置,治桂州(今广西桂林市)。北宋初废。
即平州县。川为州之讹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昌县。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月池乡南小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巫山县:巴中驿“在县东八十里。《志》云:巫山陆路至巴东百八十里,鸟道崎岖,行者苦之。万历三年改小桥公馆建巴中驿, 巴、巫二郡之民,始免疲困”。
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近山阴县界。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 东晋太元二十一年 (396),“自率大众出参合,凿山开道,次于猎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代州: 猎岭 “ 《志》 云,山本名腊岭,后魏都平城,常猎
东晋升平二年(358)分晋宁县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十五里城郭村。南朝陈改为卢阳县。唐天宝元年(724)改义昌县,五代唐改郴义县,北宋改桂阳县。1913年复名汝城县,后属湖南衡阳道。治所即
宋元时置,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八十里。明初废。
一作四女寺。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北四十二里。宋名安乐镇。《清一统志·东昌府二》:四女树镇,“《县志》:安乐镇,今名四女树镇,在卫河东岸。相传汉时有傅长者生四女,因无兄弟,守贞养亲,共植一槐于此,故名”。
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南隅。北宋宣和元年 (1119) 建,为东京最大道观。后毁于金兵。元世祖复建。明洪武六年 (1373) 改名延庆观。今仅存高13米三层的玉皇阁,亦称通明阁。
南朝宋改厥西县置,属随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。 南齐属随郡。 北魏改㵐西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改厥西县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,属义阳郡。北魏改名㵐西县。
在今贵州金沙县东南鸭池河北岸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南青衣江畔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白金堤“在夹江县治西南。延袤数里。亦名向君堤。蒙江啮岸,令向君励意捍之,锸沙泞中得白金一箧,霈然资焉,不他取一镪而堤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