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远镇
清置,属宜君县。即今陕西宜君县东八十里雷塬乡。
清置,属宜君县。即今陕西宜君县东八十里雷塬乡。
指今湖北咸丰县西南朝阳寺镇北之阿蓬江(唐崖河)。《清一统志· 施南府》: 黑峒河 “在恩施县西南。有二源: 一出咸丰县西南,流过地坝砦,径普洛溪,西南入四川酉阳州黔江县,亦谓之黔水。一亦出咸丰县西南,
即今四川绵阳市南三里塔子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绵州:迎贤山“即郡之南山。岸曲有巨石。初有父老钓于涪水,因名涪翁钓矶。《后汉书》云:郭玉尝传其学,故延贤之名因此得之”。又称榜山、南山、太平山、塔子山。在
元置,在今四川青神县西南岷江北岸。明改为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青神县 “犁头湾” 条下:“县东南六十里有峰门水驿,接嘉定州界。《舆程记》:峰门驿又南五十里至嘉定州之平羌驿。”
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百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8常德府: 穿石山 “下有大窦,东西洞达,行人往来止息,可容百人”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57称: “汉马援尝穿石窍以避暑,今可通水。春夏泛滥则江水自中过。
明九边之一。治所在甘州城(今甘肃张掖市)。洪武五年(1372)于此置甘肃卫。二十五年(1392)罢。二十六年(1393)陕西行都司自庄浪徙置于此。其分守地自庄浪而北,又西迄嘉峪关,即甘肃西北边之长城。
明洪武七年(1374)置,属朶甘卫都司。治所在朵曲卡(今四川石渠县)。后废。
北魏改乐浪郡置,属营州。治所在连城(今辽宁义县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地。后废。北魏正光末置,治今辽宁省义县。东魏兴和二年(540年)移至永乐县(治今河北满城县西北)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改为昌黎郡
北魏永安元年(528)析黎阳县置,属黎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永安元年(528年)分黎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浚县东北。属黎阳郡。北齐废。
在今湖南耒阳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 “竹塔市”条下:“又灶头市,在(耒阳)县南八里。地产煤炭,当往来通衢,多商贾贸易。”
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四十里綦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沙河县 “罄口山” 条: “今县有綦阳镇,置铁冶司于此。”古镇名。在今河北省沙河市西。北宋皇祐四年(1052年)置铁冶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