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又作葛。战国燕邑。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成侯十九年(前356),“与燕会阿”。即此。

②即柯。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。《史记·司马穰苴传》:“齐景公时,晋伐阿、甄。”即此。


古邑名。(1)又作葛。战国燕邑,后入赵。即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安州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成侯十九年(前356年),“与燕会阿”,赵孝成王十九年(前247年),赵与燕易土,“燕以葛、武阳、平舒与赵”。皆此。(2)又作柯。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。《春秋》庄公十三年(前681年):“公会齐侯盟于柯。”《史记·司马穰苴传》:“齐景公时,晋伐阿、甄。”皆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幕镇

    隋唐为临川县地。即今江西金溪县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改为金溪场。古镇名。唐置,即今江西省金溪县。“其山冈出银矿,唐朝尝为银监,基址犹存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属临川县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改置

  • 杨田梗

   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南十七里杨田乡。清乾隆《青阳县志》卷1有杨田梗。

  • 分协县

    唐武德初置,属靖州。治所即今云南大关县。天宝后废。

  • 头巾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,西屿坪之北约四里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头巾屿“形如角巾”。

  • 成都郡

    西晋永嘉中置,治所在华容县(今湖北监利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监利县及仙桃、洪湖二市地。建兴二年(314)废。西晋永嘉时置,治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。建兴二年(314年)废。

  • 甘峻山

    一作绀峻山。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张掖县“有甘峻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40张掖县:甘峻山“在县东北四十五里。出青鹘鹰,称为奇绝,常充贡献”。

  • 米河镇

    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南米河镇。民国《巩县志》卷3:县东有米河镇。在河南省巩义市东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米河村,人口 8010。原名泥河。当地居民马姓居多,因马忌泥喜米,且读音相近

  • 韭菜庄

    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东南韭菜庄乡。民国《绥远通志稿》 卷2: 清水河县第二区驻韭菜庄。

  •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

    简称碉门宣抚司。元初置,属吐蕃等处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天全、泸定、康定等县地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至元二年 (1336),雅州碉门安抚使高保四言: “碉门旧有城邑。中统中为宋人所

  • 盘龙县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灌口镇 (今四川都江堰市)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卷6灌县: “李膺记云: 山土色黄,盘回有龙形,故曰盘龙。” 寻改为灌宁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