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堂县

金堂县

唐咸亨二年 (671) 析雒县、新都、金水三县地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西南毘河南岸。一说在今县南龙威乡新生村。《元和志》卷31金堂县: “以县界连金堂山,故以为名。”垂拱二年 (686) 属汉州。北宋乾德五年 (967) 属怀安军,嘉祐初因水患移治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(旧金堂县)。元属成都路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废入新都县,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成都府。《明史·徐尚卿传》: 崇祯十年 (1637),李自成义军入蜀,攻 “陷金堂”。即此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 年迁治赵镇 (今金堂县)。


在四川省中部、沱江上游。属成都市。面积 1155.21 平方千米。人口84.4万。辖19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赵镇。以境内金堂山名县。东晋义熙末置金泉戍,西魏置金渊郡及金渊县,今县东南同兴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,改名金水县,属简州。咸亨二年(671年)析雒县、新都、金水三县置金堂县,治今赵镇,属汉州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以县界连金堂山,故以为名。”北宋乾德五年(967年)置怀安军,治金水县;金堂县属之。嘉祐初金堂县治徙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。元初改军为怀州,废金水县入。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并州入金堂县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省金堂入新都县;十三年复置,隶成都府。1913年属川西道,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绵阳专区,县人民政府还驻今赵镇。1952年隶四川省绵阳专区。1953年改属温江专区,1968年属温江地区,1977年属成都市。1981年西部地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。地跨成都平原与盆中丘陵。毗河、青白江、北河自西北入境,于县城东南汇合后称沱江,切龙泉山形成“沱江小三峡”,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豆类等,并产广柑、红橘。有水电设备、化肥、水泥、食品等工业。成渝铁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云顶山、炮台山、三学寺、瑞光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江军

    五代方镇。后蜀改镇江军置,治所在夔州(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)。北宋废。五代方镇名。五代唐天成二年(927年)七月置,治夔州(今重庆市奉节县)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入宋废。

  • 龙扶速山

    一名速山。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四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岳池县“有龙扶速山”。

  • 西路左翼后末旗

   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左翼后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温都尔杭盖南。

  • 孱陵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西。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(219),孙权封吕蒙为孱陵侯于此。西晋属南平郡。南齐为南平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入公安县。②隋平陈后改作唐县置,属澧州。治所在今

  • 阿余站

    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南厄育勒驿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海里、捏来一百(里)阿余站。”明废。

  • 小吕宋

    清代部分载籍称吕宋岛为小吕宋,西班牙为大吕宋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卷中:小吕宋“本名蛮哩喇,在苏禄、尖笔阑之北,亦海中大岛也”。

  • 阳明井

    在今四川简阳市北。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牛鞞县“有阳明盐井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1阳安县:“阳明盐井,在县北十四里。”

  • 摆言湖

    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阿拉善厄鲁特》: 摆言湖 “在旗界,直平番县东北边外”。

  • 都江堰

   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中。古名离堆、离碓、湔堰、都安堰、金堤、楗尾堰、侍郎堰,宋始称都江堰。大堰为战国末秦昭王时蜀守李冰创建,历代维修,形成为古今闻名的伟大的水利工程。它分渠首枢纽工程与灌溉泄水工程,

  • 涪州

    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,治所在石镜县 (今四川合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、铜梁、武胜、大足等市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涪陵郡。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涪陵县 (今四川涪陵市)。《元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