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化郡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茂州置,治所在汶山县 (在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茂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茂州置,治汶山县(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和理县部分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茂州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茂州置,治所在汶山县 (在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茂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茂州置,治汶山县(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和理县部分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茂州。
亦作洋平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、龙江下游及红水河下游一带。南朝宋改为阳平县。
亦名戎空寺。即今西藏昌都县城杂曲与昂曲汇流处之楮惹山上强巴林寺。藏语意为弥勒寺。明正统二年(1437)由喇嘛教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麦·江林喜绕桑布创建。为帕巴拉呼图克图坐床之所。
又名天池山。在今陕西石泉县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石泉县:池山“山顶有池,不溢不涸,谓之天池”。
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南高家楼。清乾隆《天津县志》卷9:“兴国场,初在静海咸水沽,今移高家庄。”盛产海盐,清于此设盐使,后并入丰财场。
在今湖北松滋县北三十六里老城镇后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4江陵府:江亭“在松滋县治后。杜子美、孟浩然、张天觉皆有诗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太湖县南部。为城西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700。因设区时曾取江塘、凉亭
①唐永淳元年(682)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。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中复名扬子县,大中祥符六年(1013)移治今江苏仪征市,为真州治。南宋建炎元年(1127)升为扬子军,
在今湖南浏阳市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浏阳县:九溪洞“上合下开,路通往来,有九水绕流其前”。
即荫田铺。今湖南常宁县东四十八里荫田镇。
清咸丰十年(1860)降仪封厅置,属兰仪县。即今河南兰考县东二十四里仪封乡。民国初置县佐于此。
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南。《山海经·北三经》: 敦舆之山,“泜水出于其阴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17临城县: 敦舆山 “在县西南七十里。泜水所出”。又《方舆纪要》 卷14临城县: 敦舆山 “一名幽淮山。南接太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