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通化县

通化县
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金川县置,属会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二十里通化乡。大业初属汶山郡。唐武德初复属会州。贞观八年 (634)属茂州。天宝初属通化郡。乾元初复属茂州。后废。五代时,移小封县于此,仍改为通化,属威州。北宋天圣元年 (1023) 改为金川县,景祐四年(1037) 复为通化县,属威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废。

②清光绪三年 (1877) 置,属兴京厅。治所在头道江 (即今吉林通化市)。宣统初属兴京府。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0年为伪满通化省会。1942年析城区置通化市。1945年属安东省,1949年属辽东省。1954年划归吉林省。1969年迁快大茂镇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末改小封县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东北通化。属维州。宋属威州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省入威州。(2)今县名。在吉林省东南部、浑江中游,西邻辽宁省。属通化市。面积 3728 平方千米。人口24.3万。辖12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快大茂镇。清光绪三年(1877年)于头道江置通化县,属兴京府。据《满洲地名考》:“以通沟之通,与已归王化的化,取名通化。”1914年属奉天省东边道,1929年属辽宁省。1942年析通化街置通化市,通化县并存。1947年属安东省,1949年属辽东省。1954年划归吉林省,属通化专区。1947、1954、1960年三次通化市县合并;1948、1955、1962年三次通化市县分治。1971年县人民政府从通化市区迁快大茂镇。西北界龙岗山,东南界老岭。浑江西南流斜贯县境,支流三密河、罗圈沟河、哈泥河、富尔江等呈树枝状分布,建有英额布、湾湾川水电站。属中温带湿润气候。森林覆盖率达48%。农产以玉米、稻、大豆为主,特产人参。盛产山葡萄。有铜、石墨、磷、硅石、石膏、镍、锌、金等矿。工业有制药、建材、电力、化肥、制纸、饲料加工以及采矿等厂矿。梅集铁路、201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头津

    古代从湔堰(今都江堰县)至犍为(今彭山)间岷江上五津之一。在今四川彭山县北二十里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东晋永和三年(347),桓温伐蜀,“温从山阳出江南,昝坚到犍为,方知与温异道,乃回从沙头津北渡”。

  • 铜安砦

    北宋置,属辰溪县。即今湖南怀化市东六十四里铜湾镇。后改属沅州。

  • 合江楼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旧城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9惠州:合江楼“在郡之东二十步。东坡尝居焉”。苏东坡有《寓居合江楼》诗云:“海山葱昽气佳哉,二江合处朱楼开;蓬莱方丈应不远,肯为苏子浮江来。”

  • 本溪湖煤矿

    在今辽宁本溪市。矿区东南至太子河,东北到明山沟,西南迄蚂蚁屯沟,东、南、西三皆山。山谷均有煤层,总面积25平方公里。发现甚早,清乾隆时准民开采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 日俄战后为日人占据。宣统二年(

  • 筐儿港

   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,北运河东岸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铜北县

    1948年当地解放后由铜山县北部及沛县南部析置,属山东省。1952年划属江苏省。1953年撤销,恢复铜山县 (驻徐州市)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9年由铜山县北部及沛县南部析置(铜山、沛县两县今属

  • 竖眼大田溪洞

    即今贵州镇远县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 “镇远,故为竖眼大田溪洞。”

  • 广武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代县西南十五里古城村。东汉改属雁门郡。三国魏为雁门郡治。北魏明帝时移治上馆城(今代县)。隋开皇五年(585)为代州治,十八年(598)改为雁门县。②三国蜀汉置,属阴平郡

  • 天同岙

   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岑港镇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县:天同岙“在舟山之岑江司东南”。

  • 莽吉塔城

    明初建,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北黑瞎子岛上木克得赫屯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“莽吉塔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