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隐山
在今四川荣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0荣州: 荣隐山,“ 《九域志》 云: 荣隐山上有荣隐先生修道山。《图经》 云: 在县北三十里,石壁间今有形像尚存,俗呼为道士影。又有钟飞,在山东五里绝崖之上,俗呼为挂钟石”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 荣隐山 “在荣县西三十里。一名筠山。山左有石耸如印,又名印山,中有石室”。
在今四川荣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0荣州: 荣隐山,“ 《九域志》 云: 荣隐山上有荣隐先生修道山。《图经》 云: 在县北三十里,石壁间今有形像尚存,俗呼为道士影。又有钟飞,在山东五里绝崖之上,俗呼为挂钟石”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 荣隐山 “在荣县西三十里。一名筠山。山左有石耸如印,又名印山,中有石室”。
在今辽宁新宾县南及桓仁县西一带。以董鄂河 (今浑江)、建州女真董鄂部居此而得名。《明史· 刘綎传》: 万历四十七年 (1619),“经略杨镐令綎及杜松、李如柏、马林四路出帅。綎兵四万,……大清兵五百守
西魏置,治富水县 (今湖北京山县东北)。隋废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郢州复置,治所在京山县 (今湖北京山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及京山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郢州。(1)西魏置,治富水县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八里。其村西两座小山因盛产龙骨而名龙骨山。1929年在此发现距今六十九万年的中国猿人遗址。继之又发现了距今五万年的山顶洞人遗址,成为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基地。集镇名。在北京市房山区中
在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卷上: “胡茶辣国管百余洲,城有四重。”
在今江西金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金溪县:龙角岩“在县东北。山巅两石对峙如龙角,中通一径深入石室,高明宽广,可坐百人”。
即莘。又作姺或侁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《索隐》引《系本》:“鲧取有辛氏女。”
亦作古镇。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北古寨乡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新疆吐鲁市东哈拉和卓堡西南。汉高昌壁,东晋咸和二年(327),前凉设高昌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 (442),北凉残余沮渠氏入据其地。和平元年 (460) 柔然灭沮渠氏,立阚伯周为高昌王。唐贞观十四年
即今福建沙县西北夏茂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“华岩墟”条下:“下茂墟,在县北六十里。”
在今四川阿坝县境。《魏书·吐谷浑传》:“吐谷浑遂徙上陇,止于抱罕暨甘松,南界昂城、龙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