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化郡
西魏置,治所在绥化县 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 卷46蒲州虞乡县: “绥化故城,后魏绥化郡及绥化县所理也。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周废。” 王仲荦 《北周地理志》 云: “按: 《寰宇记》之后魏实指西魏言之也。”“周”,即北周。
北魏置,治绥化县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永济市等地。北周省。
西魏置,治所在绥化县 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 卷46蒲州虞乡县: “绥化故城,后魏绥化郡及绥化县所理也。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周废。” 王仲荦 《北周地理志》 云: “按: 《寰宇记》之后魏实指西魏言之也。”“周”,即北周。
北魏置,治绥化县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永济市等地。北周省。
西晋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西南。《水经· 温水注》: “ 《晋书地道记》曰: 九真郡有松原县。《林邑记》 曰: 松原以西,鸟兽驯良,不知畏弓。寡妇孤居散发至老。” 南朝梁、陈间废。古县
北宋置,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常德府: “元丰三年,废白砖、黄石二砦。”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南五里。地节四年 (前66) 封胶东戴王子强为柳泉侯国于此。东汉省。西汉地节四年(前66年),宣帝封胶东戴王子强为柳泉节侯,置柳泉侯国。治今山东省昌乐县南。属北海郡
①在今辽宁瓦房市西南。民国 《复县志略》 卷5: 清泉山在 “城南五十里”。②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十里。其西为祭酒岭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 清泉山,“五代闽时光州湛温,事王延翰为国子祭酒,建州刺史王延
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桑植安抚司“雷打崖”条下:“司(治今美坪峒)南为杨公坡,亦险峻,登陟甚艰。”
明置,属威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通化乡西甘溪。唐于此置乾溪守捉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乾溪堡在 “州西北五十里。即唐时乾溪守捉城也。……乾溪犹设堡,置仓,为戍守处”。在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北。唐为乾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唐昌县置,属博陵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。北宋初省入无极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唐昌县置,治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南邢邑。属定州。北宋康定元年(1040年)废入安喜县
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六十里洞山。《元一统志》: 遮盖山 “在松州东南二十里。有古寺、石洞石佛”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》: 遮盖山 “在赤峰县,属翁牛特右翼南三十余里。亦名阿圭山。入山十余里,有洞宽不及二
即冥厄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“不知乎穰侯方受命乎秦王,填黾塞之内,而投己乎黾塞之外。”
亦作屈烈儿河、屈烈河。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。为洮儿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大宁卫: 屈烈儿河 “永乐十二年大驾北征,以兀良哈附阿鲁台为边患,移军击之,大败之于屈烈儿河东北深谷中,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