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箕山

箕山

①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行唐县: 箕山 “在县西北五十里,以峰形若箕而名”。

②在今山西左权县东。《元和志》 卷13辽山县: “箕山,在县东四十五里。” 唐武德八年 (625)改辽州为箕州,因箕山为名。

③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约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 箕山 “在平陆县东北,接夏县界。山形如箕。相传即许由隐处”。

④亦作覆舟山、潍山、箕屋山。即今山东莒县东北一百里五山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 箕山之水 “东出诸县西箕山……其水西南流注于沭水也”。

⑤亦名��山。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五十里香山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北海郡都昌县下作“箕山”。

⑥即今山东鄄城县东北三十里箕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濮州 “历山” 条下: 箕山 “在州东五里。俗讹为许由辞位避居处”。

⑦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。《孟子·万章》: “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。” 《史记· 伯夷列传》: “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,许由不受,耻之,逃隐。……太史公曰: 余登箕山,其上盖有许由冢云。” 后世遂以 “箕山之志” 为隐居不仕的代称。按许由隐居之箕山,又有在今山西和顺县东和河南范县西南等说。

⑧亦名鸡山、金鸡山。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。清嘉庆初,白莲教罗其清据此。清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9: 嘉庆三年 (1798),冉文俦“走就罗其清于箕山……德楞泰已尽破箕山”。即此。


(1)在河北省行唐县中部、郜河西岸。以山形如箕,故名。海拔266.8米。植被覆盖主要是茅草、灌木。据《行唐新志》载:“许由,帝尧欲禅位不受,遂逃去隐于箕山,其上盖有许由冢云。”(2)又称许由山。在河南省登封市南。山上平如簸箕,故名箕山;又因远望如枕头,俗称枕头山。相传尧时许由、巢父曾隐居于此。尧让天下于许,许坚辞不受,洗耳于颍滨。时巢父牵牛来饮,知其故,嫌水污牛口,又牵牛至上游。今山上有许由墓、庙,山下有巢父墓、洗耳泉、饮牛坑、挂瓢崖等遗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坪田

   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大坪田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《闻见录》:大坪田道通汤溪、武义、宣平,为县境要口”。

  • 罗活寨

   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境或附近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崖州: 罗活寨 “在州东北。其地膏腴,黎‘贼’ 常据此,曰罗活峒。嘉靖二十八年黎叛,议者谓当于罗活等处建立州县,设耕屯,且由罗活历斩开路以达安定,使道

  • 石河营

   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四里。《明史·翁万达传》:嘉靖二十七年(1548),俺答“遂南下驻隆庆石河营,分游骑东掠”。即此。

  • 碧滩

   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八十里黔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08 桂平县: 碧滩,“成化初,韩雍议峡江百里有上中下三滩,上曰勒马、下曰献俘、中曰碧滩。即而议置武靖州及移思隆巡司于此”。

  • 岐沟

    一作奇沟、祁沟。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三十里。唐末设岐沟关于此。

  • 万顷沙

   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。清光绪《广东图说》卷1:香山县海岸有“万顷沙”。沙湾水上承北江,东南流经此入海。

  • 连南县

    1942年改安化管理局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在吉田(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)。以在连县之南而得名。1940年迁三江镇(今连南瑶族自治县)。1953年改设连南瑶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连南瑶族自治县。旧县

  • 仇由

    即厹由。春秋国名。在今山西盂县东北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知伯将伐仇由,而道难不通,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。”即此。春秋战国时国名。即今山西省盂县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知伯将伐仇由,而道难不通”,即此。

  • 广城县

    ①南朝宋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六十里。西魏废帝元年(552)并入宁都县。②西魏置,属番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境。隋开皇中省入番和县。③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广城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

  • 奇克特设治局

    1929年1月于奇克特卡伦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逊克县。11月改为奇克县。“奇克特”,鄂伦春语意为 “薪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