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窟河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,为梅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石窟溪“在镇平县西里许。源出福建武平县界,南流经县西,为县巨浸,又南经本州东三十里。一名小溪。又南入梅溪,曰镇平水口”。
梅江北岸支流。在广东省东北部、福建省西南部。源出福建省武平县洋石坝,东南流经广东省蕉岭与平远两县界,至梅州城东北的丙村镇入梅江。因蕉岭县城北多溶洞、伏流,俗称石窟,河以地名。长179千米,流域面积 3681 平方千米。两岸多林木,水质清澈。建有长潭水库及长潭水电站。水库以下可通航木船、机船。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,为梅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石窟溪“在镇平县西里许。源出福建武平县界,南流经县西,为县巨浸,又南经本州东三十里。一名小溪。又南入梅溪,曰镇平水口”。
梅江北岸支流。在广东省东北部、福建省西南部。源出福建省武平县洋石坝,东南流经广东省蕉岭与平远两县界,至梅州城东北的丙村镇入梅江。因蕉岭县城北多溶洞、伏流,俗称石窟,河以地名。长179千米,流域面积 3681 平方千米。两岸多林木,水质清澈。建有长潭水库及长潭水电站。水库以下可通航木船、机船。
亦作斡里扎河。即今蒙古国东方省北部之乌勒吉河 (乌尔扎河)。《元朝秘史》 卷4: 金命王京丞相 (即完颜襄) 征塔塔儿 (即阻䪁), 将塔塔儿人逆着浯勒扎水追来。
在今宁夏银川市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十三年 (778) 二月,“己亥,吐蕃遣其将马重英帅众四万寇灵州,夺填汉、御史、尚书三渠水口以弊屯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镇 “御史渠” 条下,“又尚书渠
又称玉水。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南玉府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长清县:丰齐河在“县东北三十里。自泰山北下柳坞,都泉诸溪水会而成流,经渴马崖,又西北经丰齐镇。至县北,入大清河”。
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吹角坝“去军四十里。有古摩岩”。
在今四川奉节县西。《宋史·太宗纪二》:淳化五年(994),李顺张余部攻夔州,“峡路都大巡检白继赟,夔州巡检使解守颙大败其众于西津口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夔州府奉节县:“西津口在府西, 或曰长江渡
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大同圩,西北近西樵山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南海县有大同墟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墟市:南海县有“大桐墟”。
战国魏邑,后入于秦。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文侯十七年(前430),“西攻秦,至郑而还,筑雒阴、合阳”。即此。秦置合阳县。古邑名。又作郃阳。战国魏邑,后入秦。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。
一名奉城。在今湖北荆沙市南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洲上有奉城,故江津长所治,旧主度州郡贡于洛阳,因谓之奉城,亦曰江津戍。戍南对马头岸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元年(405)一月,“刘毅诸军至马头,
孔子故里。在今山东曲阜市城内阙里街。因其地春秋时有两石阙,故名阙里。后建为孔庙。《汉书·梅福传》: “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。” 师古注:“阙里,孔子旧里也。” 《孔子家语》 称: “孔子始教学于阙里。”
一作幕谷。在今陕西乾县北三里。《新唐书·朱泚传》: 建中末,朱泚围奉天,“浑瑊伏兵漠谷,引数十骑跳攻长安,泚大惊,踣榻前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乾州: “莫谷在州北三里。亦曰漠谷。逾梁山而南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