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浮
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白浮村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天历元年(1328),“燕铁木儿与上都军大战白浮之野”,败之,即此。
村名。在北京市昌平区南部、京密引水渠南岸。属马池口镇。人口 2220。唐已成村。因村北神山有白浮泉,故名。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创修白浮堰,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。明代在此设军屯,称白浮屯。民国时改称今名。有钼铁、电石、开关、砖瓦等厂。产苹果、葡萄等果品。110国道和昌怀公路经此。村北有西周墓葬,出土青铜器、车马具、兵器和甲骨文等大量文物。
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白浮村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天历元年(1328),“燕铁木儿与上都军大战白浮之野”,败之,即此。
村名。在北京市昌平区南部、京密引水渠南岸。属马池口镇。人口 2220。唐已成村。因村北神山有白浮泉,故名。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创修白浮堰,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。明代在此设军屯,称白浮屯。民国时改称今名。有钼铁、电石、开关、砖瓦等厂。产苹果、葡萄等果品。110国道和昌怀公路经此。村北有西周墓葬,出土青铜器、车马具、兵器和甲骨文等大量文物。
①古 “九州” 之一。在今北京市、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燕曰幽州。” 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东北曰幽州。”②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。东汉治所在蓟县(今北京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、
在今陕西黄陵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35中部县:“赤沙城在县西七十里。古戍城也。”
驿站名 (置,驿站)。西汉武帝时置,属敦煌郡效谷县,在今甘肃敦煌市东一百二十里。因东南侧山谷间的悬泉得名。近年在此发现遗址,出土大量的简牍与其他实物,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及汉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等
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仁德乡西南约十四里二行村。1662年郑成功于此置万年县。1664年改为万年州。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废。
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浙州。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东北。后废。
西汉武帝时凿。在今陕西周至县西。另说在今陕西岐山县东、扶风县西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 师古引如淳曰:“音韦,水出韦谷”,因名。同书《沟洫志》:“关中灵轵、成国、ᖡ
在今西藏西南部,和喜马拉雅山隔雅鲁藏布江河谷平行,西自狮泉河和噶尔藏布汇流处起,向东延伸,东接念青唐古拉山,长约二千余里。其主峰冈仁波齐峰,在阿里普兰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“唐古特言冈底斯者,犹言
南齐置,属临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附近。梁、陈间废。
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南,与江西黎川县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杉关“在光泽县西北七十里杉岭上,西去江西建昌府一百二十里,为江闽往来之通道。相传唐广明元年置,元至正十九年,陈友谅兵陷杉关,侵福建。二十五年
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开山口“在府东北五十里,山口有谷,名开山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