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水山

白水山

①即泉山。在今辽宁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南五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亨三年(672)讨高丽酋长剑牟岑叛军,十二月,“高侃与高丽余众战于白水山,破之”。《新唐书·高丽传》 高侃作高偘,白水山作泉山。

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余姚县:白水山“在县西南六十里。山壁峭立,有泉四十二道,投空而下,四面不绝。因名。其岭亦名瀑布岭,为四明山之西址”。

③在今福建邵武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邵武县:“白水山在府东百二十里。山势高耸,上有瀑布悬流, 凡数十丈,状如匹练。相对者曰九台山,亦有瀑布泉。”

④又名泉山。在今广东增城市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57引《广州记》曰:“增城白水山有五距鸟。”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白水山“在增城东二十里,高二百丈,周二十里,山巅有瀑布如练,故名。……即泉山,后人传写讹合白水二字为一也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又称泉山。在今广东省增城市东。北宋苏轼《游白水山佛迹岩记》:“白水山,罗浮之东麓也。有悬泉百仞,山八九折,折处辄为潭。旁有巨人迹数十,谓之佛迹岩。”(2)在浙江省余姚市南。有峰曰三台山,悬崖峭壁,奇石林立,峰间有瀑布如悬河,飞瀑注壑,奔腾澎湃,极为壮观。所产茶以香醇著称,名瀑布茶。瀑旁有潺湲洞,相传白公曾隐居于此,因又名白水宫,俗名又称白水冲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母山

   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阿猛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维摩州:阿母山“在州(今县西北维摩)东南九十里。高千余仞。下有阿母驿”。

  • 二层行溪

    即二赞行溪。今台湾省台南、高雄二县间之二仁溪。源出高雄县北旗山附近丘陵间,西南流至台南、高雄二县界上,西流入海。郑氏治台期间,为承天府与南路联系必经之地。

  • 钟 (鐘) 湖

    在今福建闽清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8福州 《景物上》: 钟湖 “在闽清县,其湖中有钟,故名”。明王应山 《闽都记》 卷29闽清县: 钟湖山 “在十五都,大江之西,与侯官县梅埔联界。下有潭,潭蛟龙出

  • 南江

    ①旧释以为 《尚书·禹贡》 “三江” 之一。《禹贡》 本文仅有北江、中江,并无南江,释经家认为既有北江、中江,必有南江。历来各家解释不一:(1)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认为在吴县 (今江苏苏州市)南,所指

  • 罗川戍

    在今四川旺苍县南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二年 (964) 伐蜀,“全斌由罗川趋深渡,与(崔) 彦进会”。

  • 晋安驿

    在今福建泉州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晋安县: 晋安驿在 “府治西肃清门内。元曰清源站。明朝洪武九年改置驿,并设递运所于其东,以驿兼领”。

  • 沙田埠

    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南沙田。明嘉靖《袁州府志》卷2宜春县:“沙田(市),县西薦外。”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5:宜春县西南有沙田铺。

  • 风城

    即今湖北天门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1竟陵县:“县城本古风城,古之风国,即伏羲,风姓也。南临汊水。”

  • 回蹬山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回蹬山“在广通县(今广通镇)西十五里。相传阁罗凤侵柘东城至此,雷雨天昏,其下劝之回,因名”。

  • 俨马州

    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、汉源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