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 “七盘岭” 条下: 柘溪洞 “山势连空,悬崖壁立,石穴深邃,池水澄滢”。
亦作广苌郡。治所在苌广县(今四川广元市北嘉陵江西岸广坪河口附近)。后废。
唐时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道路名。附见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,系根据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转载。所言入西域道,除在今新疆境内的若干支线外,其主要干线有二:(1)为由焉耆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)至安西(
清雍正三年 (1725)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左翼后旗: “牧地在大通河南岸,青海正北。东至吉噶素台鄂兰布拉克,南至和洛海,西至布都克图乌兰和硕,
在今广东揭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揭阳县: 黄岐山在 “县北十里。上有石湖,四时不竭,绝顶又有石浮图,下有二岩,东曰竹冈,西曰松冈,皆有洞壑之胜”。
即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大沙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46:四会县有大沙墟。
①战国赵地,在今河北磁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幽缪王迁二年 (前234),“秦攻武城,扈辄率师救之,军败,死焉”。②在今山西介休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一》:武城 “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。秦遣武安君
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任丘县:马东圈“明正德中,刘六等作乱,由马东圈越霸州,犯雄县”。即此。
南齐置,属南襄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。西魏废。
一作石罗子。即今伊朗东南部设剌子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失剌思“近撒马尔罕。永乐十一年遣使偕哈烈、俺的干、哈实哈儿等八国,随白阿儿忻台入贡方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