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熙河路

熙河路

①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置,为经略、安抚使路,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熙、河、洮、岷四州及通远军,相当今甘肃大夏河、洮河流域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,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、礼县、宕昌等县地。后增辖兰、会二州,改为熙河兰会路。元祐间改为熙河兰岷路,元符间复故。后又改为熙河兰廓路。宣和间又改为熙河湟廓路。后改湟州为乐州,又改为熙河兰乐路,寻复改为熙河兰廓路。辖境西包今青海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贵德县一带。金皇统二年 (1142) 并秦凤、熙河为熙秦路。

②北宋元丰四年 (1081) 置,为转运使路。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旋罢。政和中复置。金废。


(1)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置,为经略安抚使路,治熙州(治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熙、河、洮、岷四州及通远军,相当今甘肃省大夏河流域,洮河流域以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、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、礼县、宕昌等县地。后增辖兰、会二州,辖境北展包有兰州市、榆中县和祖厉河流域,改称熙河兰会路。后会州割属泾原路,增辖廓州(治今青海尖扎县),又改称熙河兰廓路。其后湟州、西宁州、积石军相继来属,辖境西包有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今贵德县一带。金皇统二年(1142年)改为熙秦路。(2)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置,为转运使路,治熙州。旋罢。政和中复置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岳庙

    又称华岳庙。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五里岳镇东端。是历代帝王祭祀西岳华山之处。原庙系汉武帝时所建,称“集灵宫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华阴县:“太华山在南,有祠。……集灵宫,武帝起。”在华山脚下黄甫峪口。北魏兴

  • 上海市

    1928年析上海县北部、宝山县西南部等地置上海特别市。1930年改为上海市,直隶国民政府行政院。简称沪、申。中央直辖市。在中国东部沿海的中段、长江出海处。面积6340平方千米(市辖区5299平方千米,

  • 长陵县

    ①西汉高帝十二年(前195)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。以汉高祖陵墓而得名。东汉属京兆尹。三国魏废。②南朝梁置,为长陵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东七十一里长陵乡。北齐改属新蔡郡。隋开皇初废

  • 周王庙

    在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西南三十八里周王庙镇。 晋时里人周��治海潮有功, 后人立庙祀之,名周灵古社,一名周王庙。1928年置周镇,1936年更名周王庙镇。

  • 东溪桥

    ①在今福建诏安县城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南诏县:东溪桥“在县东门外,长七十丈。嘉靖二十八年,创建木桥。隆庆五年重修,改曰通济桥。万历二十四年,易以石,仍曰东溪桥”。②在今福建漳浦县城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
  • 春秋楚地,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六年(前611),“子越自石溪,子贝自仞以伐庸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省竹山县境。一说在今丹江口市境。《左传》文公十六年(前611年):楚“子越自石

  • 五圣场

    亦作五乘场。即今四川沐川县西民建乡(五圣场)。清光绪《屏山县志》卷下:“沐川场左走小路黑旦子四十里,越万山老林至五乘场,三十里至利店场。”

  • 军都山

    又名居庸山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。层峦叠嶂,奇险天开。太行第八陉。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光武初,彭宠联匈奴,“胡骑经军都,(耿)舒破其众,斩匈奴两王,宠乃退走。(耿)况复与舒攻宠,取军都”。注:“军都,

  • 波罗涧

    在今云南楚雄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楚雄府楚雄县: 波罗涧 “在府西八里。《志》云, 其麓有夜合榆, 榆下有水。 元至正间, 设官开井,煎盐输课。今废”。《清一统志》 谓在县西一里

  • 伊娄埭

    亦作伊娄堰。在今江苏邗江县南。《新唐书·齐澣传》:开元间,“迁润州,州北距瓜步沙尾,纡汇六十里,舟多败溺。澣徙漕路由京口埭,治伊娄渠以达扬子,岁无覆舟,减运钱数十万。又立伊娄埭,官征其入”。见“伊娄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