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水河

清水河

①亦名清河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,为永定河支流。源于门头沟西江水河村之泉,东南经齐家庄,折东经清水、斋堂,东北于青白口注入永定河。明沈榜 《宛署杂记》: 清水河 “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大台村,入浑河”。

②即古宁川水。源出今河北崇礼县北,西南流至张家口市南入洋河。《清一统志 ·宣化府二》: 清水河 “发源张家口外,二派分流,其东北有水,自独石口外西南流合焉,南流入边,经张家口堡东北五里,又南至宣化县西界入洋河”。

③在今山西岚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岚县:“清水河在县东。源出县北四十里双松山,流经过静乐县之楼烦镇,入于汾水。”

④即燕完水。在今山西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吉州 “黄河” 条下: “清水河在州北,流入大河。”

⑤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五台县东北 “有清水河,东北流,合虒阳河,南入于滹沱”。

⑥古名树颓水。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南之清水河。

⑦源出今河南太康县东南,东南流经鹿邑县西,至安徽亳州市西南,绝宋塘河复东,为十字河,又东注入涡。《清一统志· 颍州府》: 清水河 “在亳州西南十五里。东北流入涡河”。今清水河为西肥河上源。

⑧在今河南鹿邑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 归德府一》: 清水河 “在鹿邑县西南二十里。《县志》: 清水河上受涡水之津于太康之马厂,东径鹿邑故城北,又东入于九龙口。……自九龙口屈而南流,径凤凰岭西,……东径横岭店北,又东南径汲水集北,又东南至半坡堌堆,入江南淝河”。

⑨在今云南保山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永昌府保山县: 清水河,“ 《志》 云: 河有二源,一出府北阿隆村,一出甘松坡下,合流至潞江城,东北折而东合凤溪、郎义河,又经府城东南,合沙河诸水入峡口洞”。

⑩即今甘肃榆中县东之清水河 (苑川河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金县 “小龛河” 条下: “又有清水河,在县东三十五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兰州府一》 谓清水河“北流合浩河入河”。

(11)古名高平川、苦水、蔚茹水、葫芦河。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。源出六盘山北麓,西北流至中宁县西入黄河。长303公里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 崇宁五年(1106),秦凤经略刘仲武将兵五万出会州,会刘法军讨西夏,“仲武至清水河,筑城屯守而还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7宁夏卫: 清水河 “在卫城南三百五十里故鸣沙州城南,即古葫芦河也。河流甚狭,自平凉界来,注入黄河”。


(1)滹沱河支流。在山西省东北部。以河床多砾石、水流清澈而得名。源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台沟,西南流至神喜乡附近入滹沱河。长104千米,流域面积2500平方千米。流经山区,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水电站。(2)西江上游红水河支流。因含沙少水清而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。源于上林县境大明山脉的望兵山,东南流经宾阳县,北折入来宾市,至迁江镇汇入红水河。长187千米,流域面积4169平方千米。为广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之一。上游两岸多奇峰异洞,景色秀丽,中、下游有河谷平原,盛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。建有东敢、大龙洞、清平、桃源等水库。(3)黄河上游支流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。源出六盘山北麓,流经固原、西吉、海原、同心、中卫、中宁等市县,西北流到中宁县西入黄河。长320千米,流域面积1.45万平方千米。支流有东至河、中河、西河、苋麻河、折死沟等。建有沈家河、寺口子、石峡口、长山头等水库。(4)即“三川河”。(5)即“清水江(2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苟公谷

    或作荀公谷,一名荀公涧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。《宋书· 柳元景传》: 庞季明 “还卢氏,据险自固。顷之,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”。

  • 五龙背

    即今辽宁丹东市西北五龙背镇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南满铁路线图:有五龙背站。

  • 铁门镇

    北宋初置,即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铁门镇。景祐四年 (1037) 改名延禧镇。金废镇,地属新安县。明末,新安县曾移治于此。在河南省新安县西南部。面积116.5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铁门,

  • 于谦祠

   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。于谦(1398—1457),字廷益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明正统十四年(1449)“土木之变”后,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,他拥立郕王即位并率京师军民击退瓦剌军进攻,保卫了

  • 官棠水

    在今广东高明市 (高明镇) 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: 官棠水 “在县 (治今明城镇) 东四十里。《志》 云: 府东百二十里有官棠山,官棠水出焉, 亦名��滘

  • 嗹马国

    指今丹麦王国。《清史稿·邦交志》 称“丹墨即嗹马”。

  • 安远门

    即开远门。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北的一门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。

  • 屏帷山

    一名翠帷山。在今福建尤溪县西。明嘉靖《延平府志》 卷2 《山川》 尤溪县: 屏帷山 “在县治西。自贵人峰傍出,环县之西市,如屏帷然”。

  • 泉州卫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置,属福建都司。治所在今福建泉州市西。清康熙五年 (1666) 废。

  • 武平军

    五代方镇。楚置。治所在朗州 (今湖南常德市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名。五代唐明宗时置,治郎州(今湖南常德市)。北宋乾德元年(963年)入宋,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