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间郡

河间郡

①西汉高帝置,治所在乐成县 (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)。文帝二年 (前178) 改为国。三国魏改为郡,治所在乐城县 (今献县东南)。西晋复为国。北魏又改为郡,移治武垣县 (今河北河间市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及唐天宝、至德间皆改瀛州为河间郡,治所在河间县 (今河间市)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乐城县 (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十里洛城村)。北齐废。


西汉高祖九年(前198年)置,治乐城县(今河北献县东南)。文帝二年(前178年)改河间国。十五年国除,分河间、广川、勃海三郡。景帝二年(前155年)复改河间郡为国。其后或郡或国。平帝时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献县、泊头、东光、阜城、武强各一部分地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年)并入信都国,永元二年(90年)复置国。三国魏改为郡,西晋复为国。北魏初又改为郡,隋开皇初省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瀛州为河间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长海口

    亦作灵场海口。在今越南中部清化省东北勒场附近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永乐八年(1410),“(沐)晟追(陈)季扩至虞江,贼弃栅道。追至古灵县及会潮、灵长海口,斩首三千余级,获伪将军黎弄”。明设灵长海口巡司

  • 草市

    ①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二年 (937),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举魏州反,“遣兵渡河焚草市”。胡三省注: “时天下兵争,凡居民在城外,率居草屋以成市里,以其价廉功省,猝遇兵

  • 正白旗

    1949年以察哈尔左翼正白旗改名,属察哈尔省。驻布日都庙(今内蒙古正镶白旗西北布日都苏木)。1950年与镶白旗合并为正镶白旗。古旧旗名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置察哈尔左翼正白旗,1949年改正白旗

  • 吉布库

    即今新疆奇台县南吉布库乡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9奇台县:吉布库“在格根西二十里。有吉布库堡,东西有渠发源天山北麓,北流,夹堡之左右,东名永丰沟,西名永泰沟。有屯田”。

  • 海口

    ①即今海南省海口市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 置营,设都司防守。嘉庆十六年 (1811) 改设副将。②即今云南昆明市西南海口镇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“滇池” 条引 《云南通志》: “去府城西南八十

  • 水头镇堡

    即宋水头寨。在今山西交口县西北水头村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:水头镇堡“在州北九十里”。

  • 阁川驿

    唐属吐蕃。即今西藏那曲县。为青、藏要道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四》 鄯州: “乐桥汤四百里至阁川驿。”

  • 垛庄

    即垛庄驿。今山东蒙阴县东南垛庄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乱礁洋

    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北、舟山市普陀区南东磨盘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县“海”条:“由东而南接象山县界,《志》云:……乱礁等洋抵象山县之钱仓所而止, 皆嘉靖中控御倭夷处。”即今浙江省象山县象山港外磨

  • 可木儿温都儿

    今河北围场县北虾蟆儿岭。《元史·特薛禅传》:太祖成吉思汗“申谕按陈曰:‘可木儿温都儿、答儿脑儿、迭蔑可儿等地,汝则居之’”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南红山。蒙古成吉思汗九年(1214年)分赐按陈可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