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滨关
即君子津。唐贞观七年 (633) 置,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。后废。
唐贞观七年(633年)于河滨县东北黄河君子津渡处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。
即君子津。唐贞观七年 (633) 置,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。后废。
唐贞观七年(633年)于河滨县东北黄河君子津渡处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黄河上。
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东北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4海伦县: 海伦山 “在县北二十里。海伦河北岸”。
又称巴铃箐。即今贵州兴仁县东北巴铃镇。清时有巴林汛千总驻守。“巴铃”系苗语音译,意为铃山。
在今陕西长武县北,接甘肃宁县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八年 (773),“吐蕃众十万寇泾、邠,郭子仪遣朔方兵马使浑瑊将步骑五千拒之。庚申,战于宜禄。瑊登黄萯原,望虏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长武县
即广阳坝。今四川重庆市东五十里广阳镇。《元史·步鲁合答传》:至元十一年(1274),“进攻重庆,宋军突围出走铜锣峡,行院忽敦遣步鲁合答追之,至广羊坝,斩首二百级”。即此。
亦作孟肙路。元元统元年 (1333) (一说至顺二年,1331) 置,属云南行省八百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孟绢府。后废。元元统元年(1333年)置,治今泰国清迈南。
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雄州》:沙水镇“在州东北三十里。宋嘉定中尝置沙水驿,后又置沙角巡司于此”。
南朝宋泰始五年 (469) 改临贺郡置,属湘州。治所在临贺县 (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贺县、钟山、富川等县地。南齐复为临贺郡。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改临贺郡置,治临贺县(今广西贺州
在今广西贺县南贺江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3贺州:芳林水“合于贺江。从捷路至富川必渡此水”。北宋初,潘美伐南汉,即由此进攻贺州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南富川江南岸。北宋初伐南汉即由此进攻贺州。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寿州置,治所在辰溪县(今湖南辰溪县)。大业初废。②唐武德三年(620)以牂柯蛮别部置,治所在平蛮县(今贵州石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石阡、余庆、施秉、镇远、三穗、岑巩、江口
即今广西荔浦县东北三十里马岭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