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沁州

沁州

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沁源县(今山西沁源县)。《元和志》卷13:“因州东沁水为名。”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沁州,天宝元年(742)改为阳城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沁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地区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废。

②金天会六年(1128)改威胜军置,治所在铜鞮县(今山西沁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源、沁县、武乡等县地。元属晋宁路。明、清以州直隶山西。1912年改为沁县。


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沁源县(今属山西)。大业初省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又改义宁郡置沁州,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置为阳城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沁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省入威胜军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复升威胜军为沁州,治铜鞮县(今山西沁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、沁县及武乡等县地。1912年降为沁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纪里河

    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南之吉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作“纪里河”。

  • 里化厅

    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改顺化县置,属康定府。治所即今四川理塘县。1913年改为理化县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改置,治今四川省理塘县。宣统三年(1911年)升为府。1913年改为理化县。

  • 二榆

    指大、小榆谷。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、尖扎县西北黄河南岸一带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永元年间,隃麋相曹凤上言:“臣愚以为宜及此时,建复西海郡县,规固二榆,广设屯田。”大、小榆谷的合称。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黄河

  • 左要岭

    即今甘肃岷县东北七十五里普鲁岭。《宋史·刘豫传》:南宋绍兴四年(1134),“熙河路马步军总管关师古与豫兵战于左要岭,败绩,遂降贼。洮岷之地尽归豫也”。

  • 敖城

    即今江西吉安县西南敖城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思归县

    南齐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河东郡

    ①战国魏置,后属秦。治所在安邑县 (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以西、霍山以南地区。东晋义熙十四年 (418) 移治蒲坂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,辖境缩小到今山西西南部汾河下

  • 黄牛川

    ①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伪安南将军、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万余人通斜谷,寇南郑…… (萧) 懿先遣军主韩嵩等征僚,回军援州城,至黄牛川,为虏所破。”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

  • 汾州府

    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升汾州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在汾阳县(今山西汾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汾阳、孝义、平遥、介休、石楼、临县、宁乡、离石等市县地。1912年废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置,治汾阳县

  • 虞磨市

    即虞塘市之讹。今湖南湘乡市西南虞塘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