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汴水

汴水

①又名汴河、汴渠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卞水,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。《后汉书》始作汴渠,移指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(即古鸿沟)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永平十二年(69),“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”。注:“汴渠即莨荡渠也。”即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,东经开封,南经通许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,南流入淮水。魏晋之际, 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,又自开封东循汳水、获水至今江苏徐州市转入泗水一道,逐渐代替了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、涡水一道,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干道;自晋以后,遂将这一运道统称汴水。隋开通济渠后,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渐为运道所经;唐、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,故有时改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。金、元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,汴水一名即废弃不用。

②隋开通济渠,因自荥阳至开封一段即原来的汴水,故唐、宋人遂将出自河至入淮之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或汴渠。北宋亡后,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,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,遂渐湮废。今江苏泗洪县境,尚残存一段,俗称老汴河,上承睢水,东南流注入洪泽湖。


古水名。(1)《汉书·地理志》作卞水,指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南索河。《后汉书》始作汴渠,疑指卞水所入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(即古鸿沟)。魏晋之际,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,又自开封东循汳水、获水至今江苏省徐州市转入泗水,渐次代替了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、涡水,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江南的水运干道;自晋以后,遂将这一运道全流各段统称为汴水。隋开通济渠后,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不为运道所经;唐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,故有时改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。金、元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,汴水一名即废弃不用。(2)隋开通济渠,因中间自今荥阳市至开封市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,故唐、宋人遂将自河至入淮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、汴河或汴渠。北宋亡后,南宋与金划淮为界,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,不久即归湮废。今仅残存江苏省泗洪县境内一段,俗名老汴河,上承睢水,东南流注入洪泽湖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穷之门

    战国赵地,在今河北张北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武灵王十九年(前307),“王北略中山之地,至于房子,遂之代,北至无穷”。

  • 敦敦噶珊

    又作墪墪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北岸。清属宁古塔将军,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墪墪河口处有 “墪墪噶山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混同江南岸,

  • 招贤渡

    在今浙江常山县东三十二里招贤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衢州府西安县: 招贤渡 “在府西南三十里,信安溪渡口也,路达常山”。

  • 逢留大河城

   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,南临黄河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永元五年 (93),护羌校尉 “ (贯)友乃遣兵出塞,攻迷唐于大小榆谷,获首虏八百余人,收麦数万斛,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,作大航,造河桥,欲度兵击迷唐”

  • 凤凰湖

    在今湖南益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益阳县:凤凰湖在“县(今益阳市)东五里”。

  • 南岷山

    在今四川西充县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6顺庆府: 南岷山 “距西充县十五里。上有十三小峰,汉何岷者隐其上,遂以名山。是后为贾神仙师道场。今名降真观,山有九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西充县: 南岷山

  • 东訾

    春秋时周邑。又名訾城。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四年(前518), 阴不佞拘得玉者,“取其玉。将卖之,则为石。王定而献之,与之东訾”。杜注:“巩县西南訾城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南尹巩县

  • 乌春山

    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境,接江西、广东境内诸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桂东县:乌春山“峰峦攒聚,道径险僻。正德中,土人龚福全等倡乱,据乌春山、腊栗寨等处。十二年,官军分道自桂东、桂阳、郴州、临武等路合击,遂平之

  • 阿拉善山

    即贺兰山。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阿拉善厄鲁特》:贺兰山“在旗东,与宁夏边接界。土人名阿拉善山”。魏源《圣武记》卷3:“贺兰山厄鲁特者,俗所谓阿拉山蒙古也。阿拉山即贺兰山

  • 胜金关

    明弘治六年 (1493) 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卫县东六十里胜金关。明嘉靖 《宁夏新志》卷3宁夏中卫: 胜金关 “谓其过于金徙、潼关,故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