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康县

永康县

①三国吴赤乌八年(245)分乌伤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永康市。宝鼎元年(266)后属东阳郡。南朝陈属金华郡。隋属东阳郡,隋末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缙云县,八年(625)复名永康县,属婺州。元属婺州路。明、清属金华府。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92年改设永康市。

②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永安县置,属吴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。东晋永康元年(300)改名武康县。

③南朝梁大同中置,为万荣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北七十五里桥湾乡(桥河湾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属巴州, 十八年(598)改为永穆县。

④北齐置,属广宁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南。隋开皇初改为澺水县。

⑤北周建德四年(575)置,属普慈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隆康县。

⑥五代后蜀广政十六年(953)析青城县置,属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街子镇。南宋属崇庆府。明废。

⑦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旧县村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,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升为永康州,移治今扶绥县北中东镇。1912年改为永康县。1914年改为同正县。

⑧辽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金废。

⑨金大定七年(1167)改永宁县置,为复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。元废。

⑩1913年改永康州置,治所即今云南永德县。因与浙江、广西永康县同名,1914年改镇康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永安县改名,治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千秋镇。因平阳(在今山西)已有永安,故改此名。属吴兴郡。太康三年改名武康县。(2)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今四川省达州市西北。为万荣郡治。北周为万州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永穆县。(3)北齐分新蔡县置,治今河南省新蔡县东南。属广宁郡。隋改名澺水县。(4)五代后蜀广政十六年(953年)置,治今四川省崇州市西北街子场。宋属蜀州,后属崇庆府。明初废。(5)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永宁县置,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。为复州治。元废。(2)古旧县名。(1)三国吴分乌伤县置,治今浙江省永康市古丽镇。属会稽郡,后属东阳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于县置丽州。八年州废,属婺州。元属婺州路,明、清属金华府。1992年撤销,改设永康市。(2)北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。属迁隆寨。元属太平路。明成化八年(1472年)改名同正县。属太平府。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升为永康州。1912年复改为永康县。1914年又改名同正县。(3)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永康州改置,治德党(今云南永德县德党镇)。1914年更名镇康县。(2)1928年由武都县析置,因古康州为名。治白马关(今甘肃康县东北云台)。因与浙江省永康县重复,1929年更名康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塔克

    在今新疆于田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塔克村 “在克勒底雅城南山内,三百五十里”。清祁韵士 《西陲要略》 卷2: 塔克 “在克里雅南一百二十里。由和阗至塔克四百里,又至所属伊玛木拉四百七十里。《回疆通

  • 林西原

    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境 (今河内市西北)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 “安南桃林人者,居林西原,七绾洞首领李由独主之,岁岁戍边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太原府: 林西原 “在峰州西”。

  • 蒲萄山

    亦作萝卜山。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境 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庄浪卫: 蒲萄山,“ 《志》 云:在卫西北百三十里。与雪山相拒,大通河流经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 萝卜山 “在平番县西北一百三十里,

  • 裴罗将军城

   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“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,又西二十里至碎叶城,城北有碎叶水。”

  • 汝南埠

   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六十九里汝南埠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汝宁府正阳县:“汝南埠,通判驻。”

  • 吴岳山

    即岍山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汧县:“有吴岳山,本名汧,汧水出。”

  • 任城县

    西汉置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仲浅。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郎中令周文者,名仁。其先故任城人也。”即此。东汉为任城国治。西晋属高平郡。南朝宋废。北魏复置,移今济宁市南二里,为任城郡治。北齐

  • 大洞站

    元置,属容州路。在今广西容县东南五十里。

  • 阿迷

    亦作阿速。即今新疆阿克苏市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“土力苦扯(城)西北百里为阿迷城,三城相连,周环山水。”

  • 滇越

    古族名。《史记·大宛传》: “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,名曰滇越,而蜀奸出物者,或至焉。”秦、汉时期滇越在今云南腾冲一带,处从蜀通身毒的交通要道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