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和县

永和县
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临河县置,属隰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2永和县:“以县西永和关为名。”大业初属龙泉郡。唐属隰州。武德二年(619)移治仙芝谷西(即今永和县), 为东和州治。贞观元年(627)改属隰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②辽统和二十二年(1004)置,属榆州。治所在今辽宁市葫芦岛市西北。金废。

③北宋天圣七年(1029)以避真宗山陵名改永定县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。熙宁七年(1074)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宋天圣七年(1029年)改永定县置,治今河南省安阳市东。属相州。熙宁七年(1074年)废。(2)辽统和二十二年(1004年)置,治今辽宁省葫芦岛市西北。属锦州。金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、吕梁山西麓,西邻陕西省。属临汾市。面积 1212 平方千米。人口6.3万。辖2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芝河镇。以县西永和关为名,取“永履和乐”之意。西汉置狐浐县(今县西南三十五里),属河东郡。东汉废。三国魏初复置狐浐县,属平阳郡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年)废,北齐后主时于其城置永和镇。北齐武平元年(570年)置临河郡及临河县,属汾州。隋开皇初废临河郡,十八年(598年)改临河县为永和县,属龙泉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永和县自狐浐县故治迁至仙芝谷(即今县城),六年又分置楼山县,贞观元年(627年)并楼山县入永和县,属隰州。北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因之。1914年属河东道、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临汾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58年并入吕梁县。1961年恢复永和县,属晋南专区。1967年属晋南地区,1970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临汾市。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,黄河、芝河、桑壁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棉花、油料作物为主,盛产红枣。矿产有煤、膨润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电力、化工、机械、酿酒、食品、建材等。永隰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猴山

    一作罗山。 在今湖北房县西。 《明史·左良玉传》: 崇祯十二年 (1639),良玉追张献忠 “逾房县八十里,至罗猴山,军乏食。……良玉大败奔还”。又 《张献忠传》: 左良玉追击张献忠,

  • 桥邓隘

    亦作桥屯隘。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洛容县: 桥邓隘 “在县北。万历二年,官兵平洛斗诸巢,贼败散,乃设兵分屯扼塞,一守桥屯隘,一守都勒隘,一守平经隘,于三板堡设堡一,屯兵戍守”。

  • 上川郡

    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)置,为华州治。治所在淮安县(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梁置,治淮安县(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桐柏县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长武县

    北宋咸平四年(1001)置,属泾州。治所在长武城(今陕西长武县西北三十里泾河南岸)。五年废。大观二年(1108)复置, 元至元十一年(1274)废入新平县。明万历十一年(1583)复置,属邠州。移治今

  • 南平国

    亦称荆南国。五代十国之一。后唐同光三年 (925),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为南平王,都江陵府(治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巴东、荆沙市、监利、石首等市县间地。北宋建隆四年 (963)

  • 陈仓

    春秋秦邑,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二十里渭水北岸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文公获若石云,于陈仓北阪城祠之。”后于此置陈仓县。古邑名。春秋秦邑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渭水北岸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文公获若石云,与陈仓北

  • 望军山

    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广昌县: 望军山 “突兀万仞,以俯视南丰之军山而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望军山“在广昌县西南四十五里。……中有石佛、狮、龟等,皆天然形肖”。

  • 前左翼头旗

    又称前左翼首旗。俗称默勒王旗。即和硕特前左翼头旗。在今青海刚察县东北。

  • 齐化门

    元大都城十一门之一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东朝阳门桥处。《明史·徐达传》:洪武元年(1368)北伐,“进克通州,顺帝帅后妃、太子北去。逾日,达陈兵齐化门,填濠登城”。即此。明正统四年(1439)

  • 梅岭墟

    即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梅岭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86: 南雄州有梅岭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