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都关
在今甘肃舟曲县西二十里。清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9阶州西固城: 武都关 “在城西二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甘肃省舟曲县城西偏北部、白龙江北岸峡谷口。属峰迭乡。人口800,有少量藏族。地势险要,古时武都郡在此设关隘戍守,故名。盛产花椒、柿子、核桃。两郎公路经此。
在今甘肃舟曲县西二十里。清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9阶州西固城: 武都关 “在城西二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甘肃省舟曲县城西偏北部、白龙江北岸峡谷口。属峰迭乡。人口800,有少量藏族。地势险要,古时武都郡在此设关隘戍守,故名。盛产花椒、柿子、核桃。两郎公路经此。
北宋置,产盐,属利丰监。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北四十里丰利镇。旧属如皋县,清时设盐课大使。1945年划归如东县。即今江苏省如东县西北丰利镇。自宋至清皆设盐场,清驻盐课大使于此。
即庆州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右翼北索博日嘎苏木古城。《明史·李文忠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北征“时元帝已崩,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。文忠谍知之,兼程趋应昌。元嗣君北走……出精奇穷追至北庆州而还”。
在今江西婺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益阳水 “出浙源山,溉田三十五顷有奇”。
晋为石塔寺,北魏改名宝光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《洛阳伽蓝记》 卷4: “在西阳门外御道北。有三层浮图一所,以石为基,形制甚古,画工雕刻。”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城北,距成都19千米。相传始建
一作窑湾。即今江苏新沂市西南窑湾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邳州: 姚湾有汛。
清光绪元年 (1875) 改淡水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被日本侵占,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新竹市。新竹原名竹堑,由高山族社名音译而来。设县时取竹堑之 “竹”
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汐止镇。旧名水返脚, 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汐止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汐止镇。在台湾省台北县北部、基隆河中游。面积71.3平方千米。人口约8.1万。清代属淡水县,192
在今浙江德清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后溪“在县治(今武康镇)东北。自县北三里乌回山下,汇众山之水,东流出新溪,注于前溪”。
在今广东德庆县北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1德庆府: 高良山 “在端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德庆州: 高良山 “高百余丈,周五十里。山下田高土肥,土产铁竻木”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武陵县:“北有永泰渠,光宅中,刺史胡处立开,通漕,且为火备。”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北。唐光宅中,刺史胡处立所开,以通漕运。开元十七年(729年),刺史李琎于今县西北增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