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昌县

武昌县

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吴孙权改鄂县置,为武昌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鄂州市。从公安迁都于此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黄龙元年 (229)夏,孙权在 “南郊即皇帝位”。九月迁都建康,“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,掌武昌留事”。孙皓时又尝都此。隋属江夏郡。唐属鄂州。南宋嘉定五年 (1212)为武昌军治,十五年 (1222) 改为寿昌军治。元属武昌路。明属武昌府。1913年改名寿昌县。1914年改为鄂城县。

②南齐置,属南襄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。西魏废。

③唐如意元年 (692) 析河间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神龙元年 (705) 改名唐兴县。

④唐神功元年 (697) 改霍丘县置,属寿州。治所即今安徽霍丘县。景云元年 (710) 复为霍丘县。

⑤辽置,为信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秦家屯镇东新集城。元废。

⑥1913年改江夏县置,为湖北省省会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。民国初为湖北江汉道治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49年与汉口、汉阳合并设武汉市。1960年徙县治于纸坊镇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武周神功元年(697年)改霍山置,治今安徽省六安市。属寿州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改名霍山县。(2)辽置,治今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北新集城。为信州治。元废。(2)古旧县名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年)孙权改鄂县置,治今湖北省鄂州市。为三国吴都。孙大帝黄龙元年(229年)还都建业。甘露元年(265年)至二年孙皓又都此。先后为武昌郡和江夏郡治。两晋、南朝时为武昌郡治。隋属江夏郡。唐、北宋属鄂州。南宋为寿昌军治。元属武昌路。明、清属武昌府。1913年改寿昌县。(3)旧县名。1912年改江夏县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。1926年城区析出设市。1960年县治由市区迁治纸坊镇。1995年撤销,改设武汉市江夏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宝山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铅山县: “又有铜宝山,连桂阳山,出铜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广信府一》: 铜宝山 “在铅山县西南七里。旧名杨梅山,一名七宝山。下有银平坑,石窍中胆泉涌出,浸铁成

  • 淛江

    即制江。淛与制同。又名浙江、渐江水。今浙江钱塘江、富春江。上游即源自皖南之新安江。即“渐江水”。

  • 幽栖寺

    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东善桥祖堂山南麓,北距中华门五十里。始建于南朝宋,因祖堂山古称幽栖山而得名。唐贞观年间,“南宋第一禅师” 法融和尚居此,遂有祖堂山、祖堂寺之名。五代时杨吴大和年间重修,改名延寿院。北

  • 绣州

    唐武德六年 (623) 改林州置,治所在常林县 (今广西桂平市西南下湾镇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常林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绣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市、平南县南部地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

  • 沾 (霑) 益县

    1913年改沾益州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1983年与曲靖县合并建曲靖市。

  • 索口寨

    北宋天禧二年 (1018) 置,属慈利县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七十二里江垭镇。北宋时筑,在今湖南省慈利县西北。后废为市。

  • 白渡墟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东岸白渡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嘉应州图:州东北有白渡墟。

  • 白琳铺

    即今福建福鼎县南白琳镇。由陆路赴霞浦县必经此。产白琳工夫名茶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福鼎县南有白琳铺。

  • 昔郎甸

    大理国阿都部。在今四川布拖县 (特里木)。一说在今美姑县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卷下: 里州 “蛮名昔郎甸”。

  • 水沉洞

   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一》:水沉洞“在永定县(今张家界市)西北鲁阳溪。自永顺府桑植县流至此洞,伏流不见,俗呼为鲁阳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慈利县“燕子洞”条下:“县西北又有水沉洞,皆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