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城

武城

①战国赵地,在今河北磁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幽缪王迁二年 (前234),“秦攻武城,扈辄率师救之,军败,死焉”。

②在今山西介休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一》:武城 “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。秦遣武安君白起伐赵经此,故名”。

③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,又称南武城。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武城村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娄县:“有南武城,阖闾所起以候越。” 《越绝书》 卷2: “娄北武城,阖庐所以候外越也,去县三十里,今为乡也。”

④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嘉祥县南四十五里南武山下。一说在今山东费县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九年(前554),“城武城”。《清一统志 ·济宁州 》: 武城“俗传为曾子故里,今讹为阿城”。

⑤春秋时鲁邑,后亦名南武城。在今山东费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九年 (前554),鲁 “城武城”。即此。西汉置南成县。

⑥一作东武城。春秋赵邑,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 “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。”即此。西汉置东武城县。

⑦一名武延城。在今河南南阳市北。原为申国地,春秋时属楚。《左传》: 僖公六年 (前654),“冬,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”。襄公九年 (前564),“楚子师于武城,以为秦援”。即此。

⑧一名武口城。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长江北岸沙口村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之左有武口,水上通安陆之延头,……南至武城,俱入大江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太清三年 (549),湘东王绎声讨侯景,“军于郢州之武城”。胡注: “盖今之沙武口,即其地。”

⑨春秋晋邑。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。《左传》: 文公八年 (前619),“秦人伐晋,取武城”。即此。战国属魏,亦称武下。秦置武城县。


(1)古邑名。(1)春秋申邑,后属楚,名武延城。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北。《左传》僖公六年(前654年):“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”;公元前564年,楚子师于武城,以为秦援。皆即此。(2)春秋晋邑。在今陕西省华县东。《左传》文公八年(前619年):秦伐晋,取武城,即此。(3)又名南武城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。《春秋》襄公十九年(前554年):“城武城”,以御齐师,即此。参见“南武城”。(4)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北。《左传》定公四年(前506年):“武城黑谓子常曰……”(5)又名东武城,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北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,即此。(6)战国赵邑,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南。赵王迁二年(前234年)秦攻赵武城,即此。(2)古城名。又名武口城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南。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,萧绎驻军郢州武城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城父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。东汉属汝南郡。三国魏属谯郡。南朝宋废并入浚仪县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复改浚仪县为城父县,大业初属谯郡。唐天祐二年(905) 改为焦夷县。五代梁改为

  • 句章

   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五十里城山村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范环对楚王曰:“且王尝用滑于越而纳句章。”秦置句章县。

  • 广城县

    ①南朝宋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六十里。西魏废帝元年(552)并入宁都县。②西魏置,属番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境。隋开皇中省入番和县。③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广城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

  • 黄甫营

    即黄甫川堡。今陕西府谷县东北黄甫乡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》: 黄甫营 “在府谷县东北七十里,……明天顺中置,属清水营。宏治中添设关城”。清设游击驻守。

  • 永安镇

    ①唐大历二年(767)置,即今湖北咸宁市。五代吴乾贞三年(929)改为永安场。②五代南唐改黄连镇为永安镇,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。后改为永安场。③北宋初置,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芝田镇。以永安陵所在置镇以

  • 始化县

    南齐置,属海昌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高州、信宜二市县境。梁以后废。

  • 马鬣山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。《新唐书·回纥传》:回纥“与薛延陀共攻突厥北边,颉利遣欲谷设领骑十万讨之,菩萨身将五千骑破之马鬣山,追至天山,大俘其部人,声震北方”。天山即今蒙古国之杭爱山。

  • 竹根滩

    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竹根镇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)五月,竹根滩人民“捣毁天主堂”。

  • 石犀渠

    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(锦江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华阳县:“又有内江,亦自灌县分流经城南,绕城而东,亦名石犀渠,合流南注于大江。”

  • 鱼凫城

    相传古蜀国鱼凫王所都。在今四川温江县北。《成都文类》 卷2: 宋孙松寿 《观古鱼凫城》诗自注云: “在温江县北十五里,有小院。” 诗曰:“野寺依脩竹,鱼凫迹半存。高城归野垅,故国霭荒村。” 《方舆纪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