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梓驿
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新站镇。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改置桐梓县。
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新站镇。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改置桐梓县。
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南六十六里龙港镇。为鄂东南革命老根据地, 1931年中国共产党鄂东南特委机关驻此。(1)在山西省沁水县西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8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梅河与杏河交汇
北宋置,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建阳县有 “黄柏洋、武仙、大同山、瞿岭四银场”。北宋置,在今福建省建阳市西北。后废。
在今广西宜山县西北福禄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天河县: “嘉靖十三年又迁福禄镇。”(1)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西南。明嘉靖十三年(1534年)移天河县治此。(2)在重庆市梁平县
①在今江西寻乌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长宁县:双桥镇“有双桥堡巡司。明初置,属安远县。隆庆以前尝为贼巢,置县后改今属”。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十里双桥乡。有双桥跨宛溪。清光绪《重修安徽通志》
北宋置,属盘石县。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七十里东峰镇南。
北宋建隆二年 (961) 建。初为应天寺,后改法祥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东夹马营。即宋太祖赵匡胤诞生地。
1934年伪满置,省会在哈尔滨市 (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哈尔滨、双城、阿城、宾县、绥化、望奎、庆安、铁力、海伦、绥棱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①在今甘肃泾川县西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贞元三年(787),“北攻连云堡,又陷。堡之三面峻峭。唯北面连原,以濠为固”。②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附近。《新唐书·高仙芝传》:唐天宝六年(747),高仙
又作大。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。东汉废。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建武元年(25),“更征兵引谷, 归至大要”。即此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宁县东南。属北地郡。东汉废。
1936年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即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。1987年改设乐东黎族自治县。1988年划归海南省。旧县名。1936年析昌江、感恩两县各一部置,治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。1987年底撤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