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川
即今福建光泽县北之西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光泽县: 杭川 “在县北。俗名大溪。源出县西七十里极高岭,东流合杉关、止马诸水,曰西溪。经雷公滩,以水石相激,滩声若雷也。又经县西八里之搪石滩,怪石攒矗,飞流迅激,每遇水涸,则舟不能进。至县西北,杭溪、徐源诸水流合焉,曰杭川。经城西北一里之黄龙滩,东流南折,有晏公滩。至县东二里,北溪水流汇焉,是为交溪……又东南流,逾龙孔滩,复南流三十里,入邵武县界,为紫云溪之上游”。
即今福建光泽县北之西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光泽县: 杭川 “在县北。俗名大溪。源出县西七十里极高岭,东流合杉关、止马诸水,曰西溪。经雷公滩,以水石相激,滩声若雷也。又经县西八里之搪石滩,怪石攒矗,飞流迅激,每遇水涸,则舟不能进。至县西北,杭溪、徐源诸水流合焉,曰杭川。经城西北一里之黄龙滩,东流南折,有晏公滩。至县东二里,北溪水流汇焉,是为交溪……又东南流,逾龙孔滩,复南流三十里,入邵武县界,为紫云溪之上游”。
元至正中改永宁路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明洪武四年(1371)降为永宁安抚司,移治今四川叙永县东城。八年(1375)复升为永宁宣抚司,属四川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二县及
即柏家坪。今湖南宁远县北五十六里柏家坪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 “下灌市”条下作百家坪。
①又名都泥江。即今广西红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忻城县:乌泥江在“县西六里。即都泥江也。自那地州流入境,经县北,下流入宾州迁江县界”。②即今贵州惠水县西之涟江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乌泥江“在镇宁州
即今江西东乡县东北古圣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东乡县 “吴岭” 条下: 帝圣峰 “在县东北三十五里。北麓即余干县界”。
亦作教化三部、强现三部。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四十里波些山下。元 《招捕总录·云南》:“至大元年,教合三部来龙砦大头渐恐等反。”
①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三十里,与无为县接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8无为军:七宝山“在巢县。濡须山谓之东关,七宝山谓之西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巢县:七宝山在“县东南三十里,与含山县界之濡须山对峙,相距十里。
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平海镇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平海山“在归善县东南二百里,下为平海所”。
亦作杨港镇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北杨巷镇。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)县丞曾移驻于此。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北部、北溪河两岸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巷,人口 5600。原名杨港,因姓得名。
明宣德三年(1428)置,属大旺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东流司乡。清初改为东流土司。
即今河北玉田县东沙流河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巨梁水“又东南,右合五里水。水发北平城东北五里山,故世以五里名沟。一名田继泉,西流南屈径北平城东,东南流注巨梁河,乱流入于鲍丘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