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仁宗
又作匝布朗宗、泽布隆城、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。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三十里札布让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作“杂仁”。
又作匝布朗宗、泽布隆城、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。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三十里札布让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作“杂仁”。
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泗州: “塔影湖在州西北四十里。以湖东龟山寺塔影倒入湖中而名。”②在今安徽泗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 塔影湖 “湖东有龟山寺塔,日照塔影入湖,故名
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。峡中天井山下,有东汉建宁四年 (171) 所建黄龙碑 (亦名西峡颂摩崖),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事迹。传为唐吴道子手笔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70: 清风轩 “有汉武都太守河阳李
亦名虾洛、夏洛谿。即今西藏曲松县西北下洛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5 《部落》 中有 “辖鲁”。藏语意为南府。
即莱山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 称:齐有八神山,“六曰月主,祠之莱山”。韦昭曰:“在东莱长广县。”《孝武本纪》作“东莱”,曰:“天下名山八,而三在蛮夷,五在中国。中国华山、首山、太室、泰山、东莱,此五山黄帝
在今广东中山市北鸡鸦水东岸白鲤口。清嘉庆中建炮台于此,设千总驻守。
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沙溪镇。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读书、讲学、祀父的地方。西阳宫原名西阳观,因避其父欧阳观之讳,经请于朝改称宫。
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境。后废。
即今江苏南京市旧城正南门中华门。明初改南门为聚宝门,因正对聚宝山 (今雨花台) 而得名。1931年改名中华门。
元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降嵩明府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嵩明县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嵩盟州: “乃诸葛武侯与蛮酋会盟之地。” 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“昔汉人居之,后乌、白蛮强盛,汉人徙去,盟誓于此
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万安县: 朝山阨 “在县西南朝山下。背负竣岭,俯瞰大江,为往来阨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