朐山
①即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。秦于山侧置朐县,北周改名朐山县,皆以此山名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3淮安府: 朐山 “在海州城南四里。上有双峰如削,俗呼马耳峰”。
②一名覆釜山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二里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巨洋水 “径临朐县故城东,……应劭曰: 临朐,山名也,故县氏之”。
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。双峰如削,形似马耳,故又名马耳山。秦始皇三十五年(前212年)东巡,立石于此,以为秦东门。
①即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。秦于山侧置朐县,北周改名朐山县,皆以此山名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3淮安府: 朐山 “在海州城南四里。上有双峰如削,俗呼马耳峰”。
②一名覆釜山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二里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巨洋水 “径临朐县故城东,……应劭曰: 临朐,山名也,故县氏之”。
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。双峰如削,形似马耳,故又名马耳山。秦始皇三十五年(前212年)东巡,立石于此,以为秦东门。
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玉里镇。原名璞石阁,名称来源有二说:一是阿美语音译,意为“灰尘世界”,因秀姑峦溪久旱干涸,风起尘沙飞扬而名;二是传说秀姑峦溪中有石洁白如璞,砥柱中流,忽隐忽现,溪边曾建璞石阁,故名
明属云南孟养军民宣慰司,在今缅甸杰沙西北。明天启 《滇志》 缅甸始末: “隆庆年间,莽瑞休率兵侵迤西 (孟养),屡为思箇 (孟养土官) 所败,箇亦退保孟伦,相持不决。”
又名桃山。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燕州: “开元二十五年,移治所于幽州桃谷山。” 即此。
唐天宝二年(743)改咸驩县置,属日南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演州西。乾元初属驩州。广德间属演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天宝二年(743年)以咸驩县改名,治今越南义安省演州西。属驩州。后废。
明万历中置,属平武县。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北。
西周封国。姬姓。文王十七子封地,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。《诗经·国风·曹》: “四国有王,郇伯劳之。” 春秋时灭于晋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),“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,师退,军于郇。辛丑,狐偃及
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阿咱砦“在镇宁州南。明洪武十五年,吴复等攻关索岭,别将顾成克阿咱等山寨”。在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吴复等攻关
即牒珍州。在今四川泸定或汉源、石棉县境。
隋大业十二年(616)升火井镇置,属临邛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六十里火井镇。一说在今市西油榨乡。唐属邛州。北宋开宝三年(976)移治平乐镇(今邛崃市西南平落镇),至道三年(997)复移故治。元废入
在今江西南丰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军一》: 盘湖岭 “在南丰县南八十里。亦江西福建之分界。一名盘湖隘,有湖若盘。一名大岭,以径宽广,故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