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曲周县

曲周县

汉高帝六年(前201)封郦商为曲周侯。武帝建元四年(前137)置县,属广平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北四十里。东汉属巨鹿郡。西晋后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洺州,大业二年(605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仍属洺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废入鸡泽县,元祐中复置,并迁治今曲周县。元属广平路。明属广平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南部。属邯郸市。面积667平方千米。人口40.3万。辖4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曲周镇。战国属赵。秦属邯郸郡。汉初为曲周侯国。高祖元年(前206年)封郦商为曲周侯,武帝建元四年(前137年)置曲周县,治今古城营(今属邱县),属广平国。明嘉靖《广平府志》:“说者谓曲,委曲也。闾里曰乡曲,怀抱曰心曲。邑在河曲,水徙而周,故曰曲周。”并于今县东南置斥章县(治今西呈孟)。晋曲周县省入斥章县,属广平郡。北魏景明中在曲周故地置曲安县,北齐废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斥章县省入平恩县,并徙治斥章故城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析平恩县置曲周县(治原县城)、洺水县(治斥章故城)、平恩县还故治,三县均属洺州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曲周县省入洺水县,属武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曲周县,属洺州,天宝元年(742年)改属广平郡,至德二载(757年)复属洺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省入鸡泽县。元祐二年(1087年)复置,移今治,属洺州。元属广平路。明、清属广平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属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邯郸专区。1958年鸡泽、广平、丘县、肥乡县并入。1960年改属邯郸市。1961—1962年鸡泽、广平、丘县、肥乡县先后析出,恢复原建制,属邯郸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3年划归邯郸市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,地势平坦。有滏阳河、老漳河、老沙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。为省粮食生产基地县。特产红枣、辣椒、枸杞。有化肥、机械、建材、纺织等工业。邯曲铁路、邯临、曲魏等公路经此。有郭企之纪念亭、吕洞固烈士公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店集

    ①一称新店汛。即今河南新县治。旧属光山县。清置汛于此。1932年置经扶县于此。1947年后为新县治。②一作大新店镇。即今河南郾城县西二十八里新店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 11: 同治四年(186

  • 书堂岩

    在今广东韶关市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35韶州:书堂岩“在城东十五里。白芒渡相对。岸洞划然,象清石洁。张曲江读书之所”。

  • 大富山

    ①在今福建大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大田县:大富山“在县西六十里,接漳平县界。上有泉,一乡之田俱藉其灌溉”。②在今湖南长沙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长沙府:大富山“在府北七里。一名罗洋山。峰峦峭拔,流

  • 杜圣堤

    在今山东东明县南六十里马头镇,南滨大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东明县:杜圣堤,“《志》云,长堤属县境者三十三里,而长堤为要口。嘉靖十三年,因旧址增筑。有杜圣砦,亦曰杜圣集,置巡司于此”。

  • 秦水

    ①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8道州: 秦水 “在江华县。出吴望山,南流五十里与冬冷水合。水声如秦陇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谓秦水 “下流合于贺江”。②即溱水。在今湖南临武县南。《

  • 茶洋驿

    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茶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 “剑浦驿” 条下: “又茶洋驿,在府东南六十里。宋淳祐中置,名金沙驿。元至正间改今名。明朝因之。”

  • 泾州

    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沛县 (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)。陈废。②北魏神䴥三年 (430) 置, 治所在临泾县 (今甘肃镇原县东南)。后移治安定郡安定县 (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)。《元和志》 卷

  • 章华台 (臺)

    ①楚灵王所筑。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五十四里龙湾马长村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七年 (前535),“楚子成章华之台,愿与诸侯落之”。杜注:“台在华容城内。”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离湖 “侧有章华台,台高十丈,基

  • 辟土城

    在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。西汉元朔二年 (前127) 封城阳共王子壮为辟土侯,即此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 葛陂水 “发三柱山,西南流径辟土城南,世谓之辟阳城”。

  • 青阁

    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70阶州: 青阁 “在福津县。又有牛圈阁及赤阁、鹅鼻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谓青阁 “旧为往来险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