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乐郡
北魏置,为灵州治。治所在回乐县 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吴忠市及中宁县灵武县地。《北齐书·刘丰传》: “刘丰,字丰生,普乐人也。……破六韩拔陵之乱,丰以守城之功,除普乐太守。” 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北魏置,治回乐县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北)。辖境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、吴忠、灵武等市一带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北魏置,为灵州治。治所在回乐县 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吴忠市及中宁县灵武县地。《北齐书·刘丰传》: “刘丰,字丰生,普乐人也。……破六韩拔陵之乱,丰以守城之功,除普乐太守。” 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北魏置,治回乐县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北)。辖境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、吴忠、灵武等市一带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明置,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田市乡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 “新丰镇”条下:“(明)嘉靖三十二年,创筑新丰及零口、相桥、康桥、田市五堡。”清置田市镇。
在今黑龙江萝北县北。萝北县以此名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5: 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“择地于托萝山北(太平沟金厂迤南逼近江岸)建(兴东)道署焉”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4:托萝山“在(萝山)县南十
即白洋淀。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白洋淀“自(明)正德间杨村河决入,始成泽国。今合相近诸淀之水,总名西淀”。即“白洋淀”。
为晋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关外周公庙北墙外。1936年夏被盗掘发现,出土石质墓志一块和金质女头饰数件,铜质镶玉腰带一根。1979年又一次进行了发掘。裴祗在 《晋书》 中无传,据墓志称: “晋故大司农
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49万州武宁县:木枥山“在县(旧治在今武陵镇)东南十三里。山顶有池,冬夏可验其浅深,随大江水涨增减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7万州:木枥山“在武宁西十余里。《图经》云:昔
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复兴乡。民国《全椒县志》 卷1: 复兴集街 “距城六十里,街长一里俱市肆”。
一作龙台冈。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南龙塘镇。清光绪《睢州志》卷1《集镇》:“龙塘冈集,在州北,离城四十里。”
在今山西五台县台怀镇北侧灵鹫峰上,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。据 《清凉山志》 卷3记载,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,名大孚灵鹫寺。寺以山名。北魏孝文帝时扩建,因寺侧有杂花园,亦名花园寺。唐武则天时,因新译华严
在今江苏沛县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 金沟,“三河口诸水,由此而入运河。地多沙,其中隐隐若麸金,故名”。集镇名,在江苏省金湖县中南部。属金南镇。人口 2400。为原金沟镇人民政府驻地。相传隋炀
又称绰纳河、绰那河、绰诺河。汉名狼河。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之乌力吉木伦河。《清一统志·巴林》:乌尔图绰农河“在旗东北一百九十里。源出巴颜乌兰峰, 东南流, 会布雅鼐河水,又东流入阿鲁科尔沁界,注于大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