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显州

显州

①北魏永安中置,治所在六壁城 (今山西孝义市西六壁头村。)。北周废。

②西魏置,治所在阳周县 (今甘肃正宁县西南罗川乡)。北周废。

③北齐改廓州置,治所在石城县 (今山西原平县北崞阳镇)。北周废。

④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侨置,治所在陈仓县(今陕西宝鸡市东二十里渭水北岸)。建德三年 (574)废。

⑤隋开皇五年 (585) 改淮州置,治所在阳平县(后改饶良县,即今河南泌阳县)。大业三年 (607)改为淮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显州,治比阳县 (今泌阳县)。贞观九年 (635) 改为唐州。

⑥唐渤海置,属中京显德府。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南敖东城 (一说在桦甸市东北苏密城)。大祚荣开国至武艺时期曾为王都。辖境约当今吉林敦化市附近。辽废。

⑦辽置,治所在奉先县 (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五里北镇庙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及义县、锦县部分地。金天辅七年 (1123) 升为广宁府。


(1)北魏永安中置,治六壁城(今山西孝义县西六壁)。辖境未详。后省。(2)西魏时置,治阳周县(今甘肃宁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宁县、正宁等县。北周时废。(3)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置,治陈仓县(今陕西宝鸡市东、渭河北岸)。辖境约今陕西省宝鸡市附近。建德六年(577年)废。(4)北齐时改廓州置,治石城县(今山西原平市北崞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原平市。北周时废。(5)隋开皇五年(585年)改淮州置,治比阳县(今河南泌阳县)。大业初改为淮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显州。辖境同显州。贞观九年(635年)又改为唐州。(6)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敦化市南敖东城。为中京显德府治。辽废。(7)辽世宗置,治奉先县(今辽宁北宁市西南)。辖区约今辽宁省北宁市及其东南地区。金天辅七年(1123年)升为广宁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照阳山

    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照阳山 “在归顺州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州界群峰联络, 惟此突然高耸, 峭壁险, 无路可上。 中有石洞,正含朝旭,虚敞清幽,可坐百人”。

  • 熙潭县

    南朝梁、陈间改始成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入新会县。

  • 思寮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蕃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洛岩西。属桂州所领羁縻蕃州。宋属宜州所领羁縻蕃州,元废。

  • 安国城

    ①在今河南镇平县东北六里安国城村。相传汉初王陵封安国侯于此邑,故名。②在今河南孟县北禹寺村东一里安村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同水“东北流径安国城西, 又东北注湨水。湨水东南径安国城东”。

  • 北吉祥寺

    在今山西陵川县城西三十里礼义镇西隅。创建于唐大历五年(770)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重修。寺宇规模宏敞,布局严谨,三进院落,皆用卡墙相隔,有山门、钟鼓楼、厢房、前殿、中殿、左右配殿、东西廊庑、后大殿等。

  • 拔野古

    亦作拔曳固。隋、唐铁勒 (勅勒) 十五部之一。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一》: 隋大业间 “韦纥乃并仆骨、同罗、拔野古叛去,自为俟斤,称回纥。…… (唐贞观间) 乃以回纥部为瀚海,

  • 慈氏山

    即第一山。今江苏盱眙县城东天台山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 第一山 “在盱眙县治东,为县治主山。旧名慈氏山。上有米芾书 ‘第一山’ 三字,因名”。

  • 岩口铺

    即今湖南邵阳县北五十里岩口铺乡。明、清时于此设递铺。

  • 站川水

    即露跳水。源出今陕西延川县西南,东北流入秀延水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露跳水出西露溪东流,又东北入延水。” 《水经注疏》: “会贞按: 今有站川水,出延川县西山,东流入清涧河,或疑即此《注》 之根水,

  • 安和镇

    北宋置,属洪雅县。在今四川洪雅县东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