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日南郡

日南郡

①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治所在西捲县(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)。《水经·温水注》:“区粟建八尺表, 日影度南八寸, 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,故以名郡。”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区。东汉属交州。三国吴赤乌十一年(248)移治朱吾县(今越南平治天省美丽附近)。西晋太康初移治卢容县(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、蒲江合流处),后复还治西捲县。东晋永和中迁治比景县(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)。南朝宋治西捲县,南齐以后废。”

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驩州置,治所九德县(今越南义静省荣市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地区。唐武德五年(622)改置南德州,八年(625)改为德州,贞观元年(627)又改为驩州, 天宝元年(742)复为日南郡,乾元元年(758)改为驩州。


(1)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平南越置,治西倦县(一作西卷县,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)。辖境约相当今越南中部,北起河静、广平省交界处横山,南抵富安省大岭。东汉属交州。永和二年(137年)后,郡境渐为林邑国所有,南界北缩。三国吴赤乌十一年(248年)移治朱吾县(今越南广平省美丽)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移治卢容县(今越南承天—顺化省顺化)。后还故治。此后随林邑国势强盛,南界北缩,南朝齐以后为林邑国所并。(2)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驩州置,治九德县(今越南义安省荣市)。辖区约今越南义安省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改为南德州,八年改为德州,贞观元年(627年)又改为驩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隶

    即司隶校尉部的简称。

  • 忠孝县

    金兴定四年 (1220) 改浮山县置,属平阳府。治所即今山西浮山县。元复改浮山县。古县名。金兴定四年(1220年)改浮山县置,治今山西省浮山县。属平阳府。元仍名浮山县。

  • 武州川水

    又作武周川水。即今山西左云县北之十里河, 东流至大同市南入御河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武州川水 “又东南流,水侧有石祇恒舍并诸窟室。……径平城县南,东流注如浑水”。

  • 南丫场

    亦作南垭场。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雅镇。

  • 白檀山

   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南二十里。初,北魏置白檀县,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土城子,县因白檀山而名。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,即今北京市密云县治。后人附会密云县南一山为白檀山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密云县:“南有白檀山。

  • 岭头寨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岭头。清有把总驻此。

  • 余姚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明州置,治所在鄮县(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二里鄞江镇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、鄞县、慈溪、奉化等市县和舟山群岛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明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明州置,治鄮县(今浙

  • 剥淰隘

    在今广西那坡县南一百八十里。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平孟隘 “在小镇安西南。相近有剥淰隘”。即今云南省富宁县东北剥隘。清时设兵防守于此。

  • 钟 (鐘) 乳穴

    在今广东连州市及阳山县境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83: 连州桂阳县 “有乳穴三十二”;阳山县 “有乳穴十九”。唐柳宗元 《连山郡复乳穴记》曰: “石钟乳,饵之最良者也,楚越之山多产焉,于连于韶者独名于

  • 玄贞观

    俗称上帝庙。在今辽宁盖州市城内西大街路北。建于明洪武十五年(1382)。大殿前有雍正四年(1726)重修碑记。大殿面阔五间,庑殿式屋顶,梁枋及斗拱上均有彩画,檩下有墨书“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吉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