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泰州
蒙古太宗二年 (1230) 升新城县置,属大都路。治所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新城镇。七年(1235) 废。
蒙古太宗二年 (1230) 升新城县置,属大都路。治所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新城镇。七年(1235) 废。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四十里绵虒镇。地节二年 (前67) 属蜀郡。东汉改为绵虒道。
①即今湖南新田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 新田营,“今新田县治。明万历二年置,以防宁远东北瑶洞。崇祯十二年,郡守晏日曙以其地山峦层复,民染瑶俗,建议分宁远南北二乡十五都置县,即新田为治,因名”。②
即今安徽芜湖县治。地处青弋江东岸,以在河湾洲沚得名。《清一统志 ·宁国府二》 “黄池镇巡司” 条: “又有旧湾沚镇在县西北,青弋江所经也。今为盐埠。” 1971年改属芜湖县,迁县治于此。在安徽省芜湖县
一名鲁克察克。元名鲁古尘。即今新疆鄯善县西南九十里鲁克沁镇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2: “鲁克沁,东汉之柳中城也。” 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卷80鄯善: 鲁克沁 “今为回郡王所居,地势最为低洼,民物殷
唐南诏置,在今云南大理市区下关,西洱河北岸的旧城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5:“龙尾城,阁罗凤所筑。蒙抱玷苍南麓数里,城门临洱水下。河上桥长百余步。过桥分三路,直南蒙舍路, 向西永昌路,向东白崖城路。”依山扼
北宋淳化五年(994)升上杭场置,属汀州。治所在艺梓堡(今福建永定县东北),至道二年(996)迁治鳖沙里(今上杭县东北白砂),咸平二年(999)又移治东去白沙二百步的语口市,天圣五年(1027)又徙钟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二里回雁峰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衡阳县“回雁峰”条下:回雁峰“傍有华灵峰,俗传华佗尝隐此”。
①北魏离宫。在平城北苑中,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载:太和元年(477)九月,“起永乐游观殿于北苑,穿神渊池”。后来永乐游观殿围筑墙垣,成为永乐宫,神渊池即永乐宫池。太和十六年(492)孝文帝
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8枣阳军:赤眉山“在枣阳县东北八十里。世传赤眉尝军此山下,地名北寨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枣阳市东北。相传新莽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军驻此。
即今河北崇礼县及张家口市境之清水河。《魏书·道武帝纪》:登国二年(387),“帝幸宁川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于延水又东,左与宁川水合。水“出西北,东南径小宁县故城西,东南流注于延水”。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