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和硕特部
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,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。和硕特为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,明末,其一支徙居西北。乾隆三十七年 (1772),首领蒙衮率部来归清朝,附新土尔扈特部游牧。五十七年,定牧哈弼察克河 (今新疆青河县青吉里河东支流查干果勒) 之南。嘉庆元年 (1796),给札萨克印,自为一旗,不设盟,直辖于科布多。清末,划归阿尔泰办事大臣辖区。
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,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。和硕特为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,明末,其一支徙居西北。乾隆三十七年 (1772),首领蒙衮率部来归清朝,附新土尔扈特部游牧。五十七年,定牧哈弼察克河 (今新疆青河县青吉里河东支流查干果勒) 之南。嘉庆元年 (1796),给札萨克印,自为一旗,不设盟,直辖于科布多。清末,划归阿尔泰办事大臣辖区。
东汉改胡孰侯国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。三国吴改为典农都尉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复为县。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改属建兴郡。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以胡孰侯国改名,治今江苏省南京
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四里张楼村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晋韩宣子如楚送女,叔向为介。郑子皮、子大叔劳诸索氏”。杜注: “河南成皋县东有大索城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。
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置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、第一旗山北侧。属虎浿乡。人口 5100。有畲族。山上石窟宽阔如堂,故名。西北部东宝山、白狮子有矽卡岩型铅锌矿
清置,属曲沃县。即今山西曲沃县东北二十五里曲村镇。在山西省曲沃县东北部。面积45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曲村,人口 5180。因姓氏得名。1949年属曲沃县五区,1956年设曲村乡,1
亦作莫贺延碛、莫贺延吉、贺延碛。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之沙碛。《元和志》 卷40伊州: “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。”
在今浙江奉化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华顶山“在县西五里。自城以西有数山相接,而华顶为之冠”。在浙江省天台县东北部。为天台山主峰,海拔 1098 米。众山环拱,如片片莲瓣,华顶正当花心,故名。山
①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凤栖山在“在建昌,今名同安山。有崇胜院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康府建昌县:凤栖山在“县(治今艾城)西十五里。山势旋伏,状如栖凤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
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。东汉末属带方郡。西晋后废。或说在今朝鲜忠清北道忠州,误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。属乐浪郡。三国魏改属带方郡。西晋后废。
①又作紫乾河。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、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 (旧作红河),为黄河支流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定襄郡大利县 “有紫河”。《寰宇记》卷38胜州榆林县: 紫河水 “东北自朔州鄯阳西北 一百七十里
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宜川县有库利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