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八、九世纪对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。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中叶占据青、康大部地区后,藏文史籍中称“蕃”与“大蕃”,意为“西藏与青、康各藏族聚居地区”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“西为大蕃,东实巨唐
明万历三十六年 (1608) 析新贵县及定番州地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四十里旧治镇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省新添卫入贵定县,移治卫城 (即今贵定县)。据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贵州卷
在今山西襄汾县城南八里丁村。村内遗存明、清两代民居院落二十余处,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)至四十年,较晚者为清康熙、咸丰间,基本上是明清时期村子的布局。分为北、中、南三个建筑组群,院落多为座北
即今安徽寿县南茶安乡。清乾隆 《寿州志》 卷1西南乡 《市集》: 茶庵集 “离城一百一十里”。
一作霍博、火孛。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。宋、金时为西辽属地。又作霍博、火孛。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宋金时地属西辽。
北宋置,属怀德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七营镇海埫附近。金废。
即今广东惠东县治平山镇。原为平山驿,清雍正八年(1730)于此置平山巡司。1958年改设惠东县。
又名莘溪。即今上海市闵行区驻地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华亭县: “莘庄镇在城北四十五里。” 1960年上海县治由闵行镇迁此。1992年改为闵行区驻地。(莘xīn) 在上海市闵行区中部偏西。面积19.
春秋戎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一年 (前649) 夏,“扬、拒、泉、皋、伊、雒之戎同伐京师,入王城,焚东门”。杜注: “今伊阙北有泉亭。”
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三十六里分水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汉川县西南有分水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