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和堡
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置,属泸州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境。南宋李心传 《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》 卷17: 《泸州长宁军胜兵邑义军》 原注: “长宁军,乐共城各五百,梅洞、水庐寨、政和堡各三百。”
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置,属泸州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境。南宋李心传 《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》 卷17: 《泸州长宁军胜兵邑义军》 原注: “长宁军,乐共城各五百,梅洞、水庐寨、政和堡各三百。”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南子岛,在北子礁西南1.5海里。中国渔民向称奈罗下峙、奈罗峙仔。1947年命名南子礁。1983年改称南子岛。
在今湖南宁乡县东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宁乡县: 狮顾山 “蹲踞江滨,玉潭水绕其下”。
在今四川荥经县北三十里。《汉书·邓通传》:文帝赐邓通“蜀严道铜山,得自铸钱,邓氏钱布天下”。
亦名丫髻山。在今广东阳山县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阳山县有阳岩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2连州:阳岩山“在阳山县西十二里。《旧经》云, 日出光照此山,因名”。
北宋置,属眉山县。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南复兴乡 (复兴场)。
北宋置,属郪县。即今四川三台县东北龙树镇。
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飞猿水边。《寰宇记》卷110建昌军南城县: 落峭石 “在县东南六十五里,去飞猿馆一百一十五里,在飞猿水边。巍峨嵌崆,数里可望。谢灵运题诗云,朝发飞猿峤,暮宿落峭石,即此处也”。《清一
即承化寺。今新疆阿勒泰市。
明置,故址在今山西盂县北八十里御枣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盂县: “榆枣关在县东北一百十里,路亦通平山县,滹沱河所经也。”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雁洋镇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4: 雁洋堡在 “城东南六十里。东界大埔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