拱极城
在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头旧宛平城。明崇祯十年 (1637) 于卢沟桥东侧筑城,名拱北,特设参将控制。清改名拱极城,设西路捕盗同知及巡司、游击驻守。1928年宛平县治迁此。
在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头旧宛平城。明崇祯十年 (1637) 于卢沟桥东侧筑城,名拱北,特设参将控制。清改名拱极城,设西路捕盗同知及巡司、游击驻守。1928年宛平县治迁此。
五代方镇名。后汉乾祐元年 (948) 置。治所在福州 (今福建福州市)。后周广顺元年 (951)改为彰武军。唐方镇名。乾宁三年(896年)升福建观察使置,治福州(今福州市)。领福、泉、汀、建四州。辖境
北宋于述昆州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龙头乡。熙宁八年 (1075) 废为镇。
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新城县: 栖灵山在 “县西北三十里。峰峦耸秀,绵亘数里”。
古印度的别译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2: “详夫天竺之称,异议纠纷,旧云身毒,或曰贤豆,今从正音,宜云印度。”
在今云南勐海县城西二十八里景真山上。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(1701,傣历1063年)。傣语称 “窝苏”,意为举行宗教仪式之地,或高级僧侣活动的经堂。高21米,由座、身、顶三部分组成。座为折角亚字形砖砌须
①东晋太元中置,治所在洛谷城(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)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改置镇,后复为郡。曾为梁州,益州、南秦州、成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北魏置,属东益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。西魏改为仇池
即乘丘侯国。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五里故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 “椉丘”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兜鍪峰西南约三四里,高可七十余丈,壁间镌 “虎溪灵洞” 四字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 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虎啸岩 “在玉女峰侧,草木丛茂,上有崇真庵,后有南山书堂。宋蔡
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石湾圩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化州:石湾在“州西三十四里”。
①在今河南信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信阳州:台湖“在州东三十五里”。②在今湖北云梦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云梦县:台湖在“县南六十里。《志》云,水出县东三汊口及后湖,会流至涢口入于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