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仙亭
在今江西高安市旧城内。《明一统志·瑞州府》: 披仙亭 “在府治。宋苏辙有诗”。
在今江西高安市旧城内。《明一统志·瑞州府》: 披仙亭 “在府治。宋苏辙有诗”。
即医巫闾山。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与义县间之医巫闾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卫:医巫闾山“其山掩抱六重,亦谓之六山”。即“医巫闾山”。
一作南平寨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瞿唐峡长江南岸。《平夏录》: 明洪武四年(1371),汤和等伐蜀夏,夏 “于铁索外,北倚羊角山,南倚南城寨,凿两岩壁,引缆为飞桥 三,平以木板,置炮以拒我师”。
春秋时晋置,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六里武德镇。西汉属河内郡。东魏天平初为武德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89)改为邢丘县。古县名。原为周畿内州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温县东北武德镇。属河内郡。东魏天平初为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阴平县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即今广西贵港市。唐为贵州治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为郁林县。
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八美镇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下八义土百户。后废。
元北境部族,并为地区名。火里又译豁里,秃麻又译秃马惕。即今贝加尔湖东西地区,俄罗斯布里雅特共和国境。《史集》(第1卷第1册):巴儿忽、火里、秃麻等部居住在巴尔忽真·脱古木地面,在薛良格河的那边,蒙古之
①南朝萧詧改东梁州置,治所在安康县 (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池河入汉水口之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、紫阳、汉阴、西城等县地。北周与安康县同移治今石泉县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 (619
①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之平水江。源出若邪山,北流至绍兴市东入浙东运河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“东带若邪溪,《吴越春秋》 所谓欧冶涸而出铜,以成五剑。溪水上承嶕岘麻溪,……下注大湖。”②亦作如邪溪、若耶溪
北宋置,属抚水羁縻州 (后改安化州)。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68抚水州: “固屑场,出硃砂。” 后废。
在今新疆托里县东南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2库尔喀喇乌苏: 鄂伦布拉克 “北至塔尔巴哈台所属之乌尔克图布拉克台九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