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陵县
①秦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即今湖北房县。东汉末为房陵郡治。三国魏黄初中改为新城郡治。北周保定三年 (563) 改为光迁县。唐贞观十年 (636)复为房陵县,为房州治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废入房州。
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迁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房县境。七年 (624) 废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湖北省房县。属汉中郡。东汉末为房陵郡治,三国魏以后为新城郡治。北周武帝改名光迁县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复改房陵县,为房州治。元至正二年(1342年)废入房州。
①秦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即今湖北房县。东汉末为房陵郡治。三国魏黄初中改为新城郡治。北周保定三年 (563) 改为光迁县。唐贞观十年 (636)复为房陵县,为房州治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废入房州。
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迁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房县境。七年 (624) 废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湖北省房县。属汉中郡。东汉末为房陵郡治,三国魏以后为新城郡治。北周武帝改名光迁县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复改房陵县,为房州治。元至正二年(1342年)废入房州。
①一作汶水。即今岷江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蜀地之甲,轻舟浮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建兴十四年(236),“后主至湔,登观阪,看汶水之流”。又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径汶江道
①北宋置,属仁寿县。在今四川井研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0隆州:石马镇“在仁寿县西南六十五里”。②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南万岙乡河北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石马镇在“县南五里石马山下。嘉靖三十七年倭贼
即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乡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仁怀县:二郎滩在“城西北九十里”。
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北巨源乡西南城子村。1988年发掘,墓为竖穴土坑石椁木棺。棺盖正中置有标识墓主人身份的 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事齐国王” 银质铭牌。棺内四壁有织金丝织品帷幔,为夫妻合葬。所著衣服华美鲜艳,
即今陕西镇安县东南程家乡。清乾隆 《镇安县志》 卷2: 南乡有程家川。
亦作不花剌、卜哈儿。西辽属地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。《元史· 太祖纪》: 十五年 (1220),“帝克蒲华城”。元耶律楚材 《西游录》:“寻思干之西六七百里有蒲华城,土产更饶,城邑稍多。”又作卜哈儿
在今广东龙门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二》: 龙门寨,“ (明) 弘治中建县,徙巡司于县东黄沙坳,分立水西、晶溪等十八寨于县境。本朝改诸寨为堡,总立龙门寨以统之”。
在今河南浚县西。《诗经·鄘风·桑中》:“期我乎桑中,要我乎上宫,送我乎淇之上矣。”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典》:卫县有“上宫台”。《寰宇记》卷56卫县:“南临淇水,有上宫台。”
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凉州卫: 姚家砦 “在卫东北。正德中,边将苏秦等败敌于此”。
相传古蜀国鱼凫王所都。在今四川温江县北。《成都文类》 卷2: 宋孙松寿 《观古鱼凫城》诗自注云: “在温江县北十五里,有小院。” 诗曰:“野寺依脩竹,鱼凫迹半存。高城归野垅,故国霭荒村。” 《方舆纪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