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昌郡
①西晋元康九年 (299) 置,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西北。东晋咸康初废。
②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 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梁废。
③北魏置,属凉州。治所在榆中县 (今甘肃榆中县西北)。北周废。
①西晋元康九年 (299) 置,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西北。东晋咸康初废。
②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 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梁废。
③北魏置,属凉州。治所在榆中县 (今甘肃榆中县西北)。北周废。
在今河北柏乡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柏乡县: 济涉桥 “在南关外,午、槐二水导流经城南,此桥跨其上,以便行旅,因名”。
即今四川西充县东北仙林镇。清光绪《西充县志》卷2:仙林场在“治东三十里。雍正时盐大使分驻,乾隆七年裁”。
大龙山支脉。在今安徽安庆市北十八里,岭上有脊现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安庆府怀宁县: 大龙山 “又南十里为白麟、火炉诸峰,其脉伏而复见,耸起如脊者, 曰脊现岭,为集贤岭”。
在今山东泰安市南四十五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太初三年(前102)“䄠石闾”。又《郊祀志》:“石闾者,在泰山下阯南方,方士言仙人闾也。”古山名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太初三
或作照怙釐伽蓝。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北四十六里苏巴什地方铜厂河两岸。为龟兹国著名佛寺。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载: “荒城北四十余里,接山阿隔一河水,有二伽蓝,同名昭怙釐,而东西随称。佛像庄饰,殆越人工。”
①北宋置,属庐江县。即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四里金牛镇。②北宋置,属武昌县。即今湖北大冶市西南七十里金牛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县: 金牛镇 “在县南百二十里。其地有金牛堆,亦曰金
即今安徽蚌埠市东长淮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凤阳县:“西北有长淮关,洪武六年置长淮卫于此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1凤阳府:“长淮关在府西北三十里,地名粉团州,长淮卫置于此。”
又作夫愁、弗出站。明置,在今吉林珲春市。为开原东至朝鲜后门驿站之一。《明太祖实录》卷142:“辽阳至佛出浑之地三千里, 自佛出浑至斡朵怜一千里。”
即寻陕。亦作寻峡。又名观峡山、中宿山、峡山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。《汉书·南粤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冬,“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陿,破石门,因推而前,挫粤锋”。即“寻陕”。
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,属奉天东边道。治所在六道河 (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)。《地学杂志》 1914年第2期载 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: “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”,故名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