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建始县

建始县

①三国魏置,属上庸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。西晋改为微阳县。

②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置,属建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五里州基山下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川卷下: “以其为汉巫县地,属建平郡,而始建邑也。” 太康五年 (284) 废。后复置。南朝宋元嘉中废。北周建德三年 (574) 复置,为业州及军屯郡治。隋大业初属清江郡。唐属施州。北宋徙治今建始县。明属四川夔州府。清属湖北施南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施鹤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③东晋十六国后赵置,属建兴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北。后废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广宗郡广宗县有 “建始城”。


(1)古县名。三国魏置,治今湖北省竹山县。属上庸郡。西晋武帝时改置微阳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北省西南部,北邻重庆市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 2660 平方千米。人口50.9万。辖5乡、5镇。县人民政府驻业州镇。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置建始县,治今县东棉花坝。取“建县伊始”之意。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建始县“以其为汉巫县地,属建平郡,而始建邑也”。属建平郡。南朝宋中叶废。北周建德三年(574年)复置。为业州及军屯郡治。隋开皇初废军屯郡。义宁二年(618年)复置业州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废业州、属施州。宋移今治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属四川夔州府。乾隆元年(1736年)还属施南府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施鹤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恩施专区,1970年属恩施地区,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1933年曾成立建始县苏维埃政府。地处鄂西南山地。北部属巫山,南部属武陵山北缘。清江横贯南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、薯类、豆类,特产茶叶、油桐、油茶、生漆等。有煤、铁、硫黄、石灰石等矿。有卷烟、采矿、化工、建材、农机、制茶、食品等工业。209、318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石柱观、朝阳观、十八革峰林、石通洞、建阳塔、龙骨水瀑布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祠山

   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即墨有中祠山。《寰宇记》卷20即墨县:“中祠山在县东南五里。《汉书》云:不其山有太乙仙人祠九所,此其一也。”

  • 刘各庄

    即今河北大城县西南三十六里留各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河间县图:东北有刘各庄。

  • 广陵县

    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。西汉为广陵国治。东汉为广陵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邗江县。五代南唐又改江阳县为广陵县, 治所即今扬州市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省入江都县。南宋

  • 厚坡集

    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。旧属邓州。清乾隆 《邓州志》 卷5 《集镇》: 厚坡集 “在州西六十里,有集”。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1: 同治元年 (1862) 八月,太平军由淅川马蹬 “入邓州之厚坡

  • 巴铃箐

    即今贵州兴仁县东北巴铃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“阿坚屯”条引《黔记》:“自(安南县)南门小路四十里至阿坚屯,三十里至独脚屯,四十里至巴铃箐,树木蓊翳。”

  • 董峰山

    原名董奉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信阳州: 董峰山 “在州西南五十里。峰峦竞起,高出群山。上有黑龙洞”。

  • 普淜

    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南普淜彝族乡。民国属姚安县,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淡水港

    即今台湾省本岛北部淡水河。清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卷1: 淡水港 “在 (淡水) 厅治北二百里海口。水程十里至关渡门,内有大澳,分为二港,西南至摆接社止,东北至峰紫峙止,番民往来俱用蟒甲,墺内

  • 林源山

    即临沅山。在今广东曲江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林源山 “在曲江县北。一名临沅山。亦名洹山。…… 《旧志》: 在县北七十里”。

  • 郑家驿

    亦名郑家店。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七十里沅水南岸。明置马驿于此。清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改置巡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