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宁县

广宁县

①西汉置,属上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张家口市。西晋废。

②北魏改下洛县置,为广宁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北涿鹿县。孝昌中废。

③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新蔡县置,为舒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新蔡县。仁寿元年(601)改为汝北县。

④辽以所俘定州民置,为营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昌黎县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为昌黎县。

⑤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山东县置,为广宁府治。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。元废。清康三年(1664)改广宁卫置,为广宁府治。次年属锦州府。1914年改为北镇县。

⑥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)析四会县置,属肇庆府。治所即今广东广宁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东卷:广宁县“东广长宁之义也”。而《名胜志》则称:“言其地广而永宁也。”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

⑦即广平县。治所在今北京市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幽州蓟县:“天宝元年析置广宁县,三载省。”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张家口市。属上谷郡。西晋置广宁郡于下洛县,广宁县省入下洛。(2)北魏改下洛县置,治今河北省涿鹿县。为燕州治。后为广宁郡治。孝昌中废。(3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新蔡县置,治今河南省新蔡县。属汝南郡。仁寿元年(601年)改汝北县。(4)辽以所俘定州民置,治今河北省昌黎县。属营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,以与广宁府重名,改名昌黎县。(2)古旧县名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以山东县改名,治广宁(今辽宁北宁市)。为广宁府治。元废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复置,属锦州府。1914年更名北镇县。 (3)今县名。在广东省西北部、绥江中游。属肇庆市。面积 2466.4 平方千米。人口54万。辖19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南街镇。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析四会县地置广宁县。治今南街镇,属肇庆府。因嘉靖三十七年平大罗山乱后,取“广泛安宁”之意得名。清仍之。1914年属粤海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52年与四会县合并称广四县。1954年复置。1959年再度与四会县合并为广四县。1961年恢复广宁县,属肇庆专区。1970年属肇庆地区。1988年起属肇庆市辖。地处绥江中游谷地,以丘陵山地为主,平原狭小。绥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中部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花生、黄烟、甘蔗等。林产松、杉、竹及松脂。以广宁竹著称。特产正江竹笏、清桂茶、文笋、大竹甜笋干等。有化工、造纸、制糖、淀粉及建筑陶瓷等厂。竹器工艺有名。四连、江禄、大地公路经此。绥江通航。古迹有县城学宫农民协会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陵郡

    南朝梁置,属西豫州。治所在长陵县(今河南息县东七十一里长陵乡)。北齐废。南朝梁萧衍置,治长陵县(今河南息县东长陵集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息县地。属光州。北魏属东豫州。北齐废。

  • 抚顺煤矿

    在今辽宁抚顺市。为东北地区最大煤矿。西汉时即已开采。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)由官僚王承尧等呈准组建华兴利煤矿公司开采。三十一年(1905)日俄战争后,为日本强占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破坏严重,

  • 长明沟

    在今河南尉氏县西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长明沟水“出苑陵县故城西北……谓之龙渊泉,……东南径凡阳亭西,而南入白雁陂……引渎南流,谓之长明沟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开封府尉氏县:“长明沟,在县西四十五里,源出许州

  • 北汶

    即今山东泰安市西大汶河支流泮河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“汶水又南,右合北汶水。水出分水溪,源与中川分水,东南流径泰山,东合天门下溪水。”古代折东至牟汶口南入汶,今改道南流入汶。见“五汶”。

  • 深杭

    又作深坑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四年 (505),“将军孔陵等将兵二万戍深杭,…… (魏) 邢峦遣统军王足将兵击之,所至皆捷,遂入剑阁”。

  • 雷山县

    1949年升雷山设治局置,治丹江镇 (今贵州雷山县)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1208平方千米。人口14.5万。辖4镇、5乡(含1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。雷山,以其境内雷公山得

  • 梁乐县

    南朝梁置,为梁乐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南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属连州。十八年(598) 改名宣乐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阳山县南。为梁乐郡治。隋初改属连州。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宣

  • 拉子

    即拉孜。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。《清高宗实录》 卷1333载,乾隆五十四年 (1789) 六月辛巳,“军机大臣等议覆四川成都将军鄂辉等条奏收复巴勒布(今尼泊尔) 侵占藏地,设站定界事宜” 中称:“拉子地

  • 高壁岭

    一名韩信岭。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。唐杜佑 《通典·州郡九》 汾州灵石县: “今县东南有高壁岭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陈太建八年 (576),“高阿那肱所部兵尚一万,守高壁”。胡三省注: “高壁

  • 怡乐镇

    即今四川江安县东长江南岸怡乐镇。清嘉庆 《江安县志》 卷1: 怡乐镇场 “距县十五里。即二龙口。为邑东南聚米之地”。在四川省江安县中部偏东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怡乐,人口 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