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舆县

平舆县

①秦置,属陈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。西汉为汝南郡治。三国魏属汝南郡。北魏皇兴中徙治今平舆县西南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置,属汝南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天授二年(691)复置, 属豫州。移治今平舆县。宝应元年(762)属蔡州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)废入汝阳县。

②亦作平豫县。南朝梁置,为汝南、太原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境。北魏以后废。


在河南省东南部。属驻马店市。面积 1282 平方千米。人口93.9万。辖6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古槐镇。战国时为楚平舆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三年(前224年)“取陈以南至平舆”,即此。秦置平舆县,治今平舆县城北古城,属汝南郡。东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因之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复置,属汝南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,天授二年(691年)又置平舆县,治今平舆县城,属蔡州。宋因之。元至正元年(1341年)废入汝阳县。1951年复置平舆县,属信阳专区。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,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,2000年属驻马店市。地处淮河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,洪河流经北部和东部,汝河流经西南边缘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、芝麻。有机械、酿酒、粮油加工等厂。驻新、平临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普照寺塔、瑞安王墓、安城故城、沈国古城遗址、焚身台、台子寺遗址、西塔寺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顺设治局

    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,驻茶郎寺 (在今青海玛多县东南)。1946年裁撤。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,治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南茶郎寺。1946年撤销。

  • 盘门

    又名蟠门。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西南门。《吴地记》: “古作蟠门,尝刻木作蟠龙以镇此厌越。又云: 水陆相半,沿洄屈曲,故名盘门。”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城西南隅。春秋吴王阖闾元年(前514年)始建。门上刻蟠龙

  • 蛮子河

    亦名西溪河。即今四川西充县、南充市境之西充河。《清一统志 ·顺庆府一》: 西溪水,“按《舆图》 名蛮子河。自西充县东北发源,西南流经县东,又折东南至府城南入江”。

  • 缸窑

    即今吉林永吉县东北缸窑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 “清雍正时,以该地土质可做陶器,故曾设陶厂。而厂内尤以制造大缸为著名产品。因名其地曰缸窑。”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平阳县中部。属鹤溪镇。人口 1630。 村居缸窑

  • 倚梯城

    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昌宁县: 倚梯城,“累石为之,东北两面据岭临谷,西南两面俯眺黄河,悬崖绝壁百余尺,其西南角即龙门之上口也。以城在高岭,非倚梯不得上,因以为名。城中有禹庙。后魏孝文

  • 三岔口堡

   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龙门卫:三岔口堡“东北抵赤城,南通雕鹗,西达卫城,为行旅三岐之路,因名。本民堡,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,置戍”。

  • 艮山门

    南宋临安城的东北门。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艮山门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18城郭有“艮山门”。区片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北部。泛指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、环城东路相交及艮山路西段一带。以门得名。吴越时名保德门

  • 姚家荡

    在今江苏盐城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盐城县: 姚家荡 “商贾辏集,为滨海大镇”。

  • 五台

    集镇名。在山东省寿光市东部。属侯镇。人口3500。为原五台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境内有“南皮台”(南朝宋侨立南皮县),台周围有以台为方位命名的五村而得名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蔬菜。有化工、板纸、地毯纱、

  • 义乡山

   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六十里,与江苏宜兴市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长兴县:义乡山“晋太守周玘举义兵,平石冰、陈敏诸贼,立义乡县于山下,山因以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