巫县
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年(前277)改楚巫郡置,属南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巫县“有盐官”。三国蜀汉属巴东郡。西晋为建平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巫山县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。因巫山得名。属南郡。晋徙今治。三国、西晋为建平郡、建平都尉治。隋开皇初改名巫山县。
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年(前277)改楚巫郡置,属南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巫县“有盐官”。三国蜀汉属巴东郡。西晋为建平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巫山县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。因巫山得名。属南郡。晋徙今治。三国、西晋为建平郡、建平都尉治。隋开皇初改名巫山县。
即今陕西丹凤县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:龙驹寨“有东、西二寨,据鸡冠山。俗传项羽乌骓产此,故名。其地水趋襄汉,陆入关辅,南北辐辏,一巨镇也。本朝乾隆二十二年,设州同驻此”。民国初改为县佐。即今陕西省丹凤县
唐万岁通天二年 (697) 置,属果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岳池县北四十里顾县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38岳池县: “以境内岳池水为名。” 开元二十年(732) 移治今岳池县西北六十里旧县铺。天宝初属南充郡,乾元
指住牧于今四川羊拱山、鹧鸪山、邛崃山以西的八个部落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间,“西山羌女、诃陵、南水、白狗、逋租、弱水、清远、咄霸八国酋长,皆因皋请入朝。……乃诏皋统押近界诸蛮,西山八国、云南安抚司
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析萨拉齐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在大佘太(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大佘太镇)。光绪三十年(1904)移治兴盛旺(今五原县西南)。1912年改为五原县。
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那曲县桑雄区北。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阁川驿……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。”
即今河北衡水市东北二十一里南谢漳村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4衡水县图: 东北有南谢章。
在今湖南湘潭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潭县: “松湖在县东二十里。环绕数里,湖旁苍松郁然。西流合于湘水。”
即今新疆克玛依市东北艾里克湖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2:“苏尔图河源出斋尔山,曲折东流,左会纳木河水合东南流,……汇于艾拉克淖尔。”
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二十八里。《韩非子》: “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,登柏寝台而望其国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5乐安县: “少海,或曰即渤海,俗谓台曰桓公台。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。”
1931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、武平二县合置,治白砂 (今福建上杭县东北白砂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32年1月裁撤,复置上杭、武平二县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福建省设。1931年由上杭、武平两县合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