崞川水
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之浑河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崞川水 “南出崞县故城南,……北流径繁畤县故城东, ……又东注于㶟水”。
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之浑河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崞川水 “南出崞县故城南,……北流径繁畤县故城东, ……又东注于㶟水”。
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穹窿山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由钟穷隆山者,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,去县二十里。”
在今安徽来安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来安县:来安镇“在县东三十里。旧置镇于此,今废”。
在今山东蓬莱市西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蓬莱县“丹崖山”条下:“田横山在府西北三里。《郡志》:城北有古田横砦,与蓬莱阁对峙。西、北二面皆巨海,石壁高峻。相传韩信破齐, 田横东走,结寨于此,遗址尚存。
元分冻州置,属太平路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洞埠村。后与下冻州合为上下冻州。
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法轮镇。民国 《资中县续修资州志》 卷2: 发轮乡 “俗呼四眼桥。在县西水一百四十里,接仁寿县界。人烟稠密,后有巨涧出阳陵山下,流经龙水废县,委折数十里,至珠溪小三江口与龙结镇涧水合
在今贵州安龙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 “在城铺” 条下: 又有 “凉水井铺” 等,皆戍守处。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北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 楚人黄歇说昭王曰: “王又举甲兵攻魏,……拔燕、酸枣、虚、桃人。”古邑名。战国魏邑,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。
即今江苏铜山县北垞城。《明史·河渠志三》: “河漕者,即黄河,上自茶城与会通河会,下至清口与淮河会。”
①在今海南省屯昌县西南。旧属琼山县,清设巡司于此。②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瑞穗乡。以地处秀姑峦溪支流红叶、富源两溪下游而得名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:“水尾迤南,改为花莲港厅,垦熟田约数千亩。”192
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 引《黔西州志》:“路近遵义,中有平川,可容数万人,入路极险。其西有莫陇法地屯,危峰突峙,四面皆绝壁,惟后有间道可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