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屏山镇

屏山镇

即今安徽夥县东北七里屏山。清道光 《夥县志》 图: 城东北有屏山。


(1)在安徽省泗县中部。面积115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屏山集,人口700。因山得名。1949年置屏山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,1986年改置镇。1992年大李、吴店二乡并入。产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大豆等。有砖瓦窑、石灰等厂。泗浦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西省石城县中南部、琴江两岸。面积113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屏山圩,人口2800。因东北方山峰重叠,形如屏障而得名。1949年属屏山区,1958年设屏山公社,1984年改乡,1988年改设屏山镇。产稻、白莲、烟叶、柑橘等。有电力、农机、陶器、酿酒、蜜饯等厂及建筑业。燕赖公路经此。(3)在四川省屏山县中部偏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屏山,人口1.1万。镇以县名得名。为元马湖路、明马湖府、屏山县及泥溪长官司治所。1949年为中城镇,1958年改锦江公社。1961年析锦江公社城镇部分建城关镇,1981年更名屏山镇。1992年锦屏乡并入。产蔬菜、水果、茶叶、蚕茧。有农机、造船、印刷、酿造、修配等厂。镇区南濒金沙江、北倚锦屏山。宜屏、屏新公路经此,金沙江通机动船。名胜古迹有锦屏山风景区、明代孝子墓、泥溪长官司署遗址、万寿寺、禹王宫、万寿宫、太平石等。(4)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65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屏山,人口1.2万。因处秀屏山东麓得名。历代为禄劝州、县治所。旧为土垣,明万历七年(1579年)改筑砖城。1950年设屏山区。1969年置屏山镇,1984年复区,1988年复置镇。地处掌鸠河谷及山区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烤烟、板栗等。有食品、酿酒、农机修理、软木、印刷、建材等厂。为县内最大农贸集市。昆攀、昆皎、禄马公路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春集

    即今山东东明县西南三春集镇。旧属河南长垣县,民国初置县佐。后划归东明县。

  • 南栈道

    即金牛道 (石牛道)。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,越七盘岭入四川境,经广元而至剑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汉中府: 金牛道 “今之南栈。自沔县而西南至四川剑州之大剑关口,皆谓之金牛道,即秦惠王入蜀之路也。自秦以

  • 义山县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马岭县置,属怀泽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西北八十里。乾元元年(758)属贵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省入郁林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马岭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西

  • 他郎寨长官司

    明弘治八年(1495)置,属元江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。嘉靖十二年(1533)改恭顺州。

  • 林南县

    1940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原林县分置,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1946年与林北县合并,复置林县。旧县名。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南省林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。1946年撤销,仍并入林县。

  • 南峪

    即今河北井陉县西四十二里南峪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井陉县图: 西南有南峪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舟曲县城东南部、白龙江南岸。南峪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00。因处白龙江南岸峪口,故名。古代为军寨,

  • 于家坊

    即今辽宁辽中县南于家房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辽阳县图:西南有于家房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辽中县:“于家房子距浑河右岸约五里,其西十五里达辽河。”

  • 蓝田塘

    即今贵州天柱县东北三十二里蓝田镇。清时有兵驻守。1932年置蓝田镇,后废。1984年复设蓝田镇。

  • 大凌河

    亦作大灵河、灵河、凌河。在今辽宁西部。清《满洲源流考》卷15引《元一统志》:“大凌河在兴中州,下流入义州境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右屯卫:大凌河在“卫西二十五里。自广宁中屯卫流入境,又东南入于海”。

  • 千秋山

    亦名东山。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6化州:东山“起于高凉,至本州城外,拱于州治之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化州:千秋山在“州东南二里,去罗州二里,横亘如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