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射洪县

射洪县

北周改射江县置,属昌城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金华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射洪县: “县有梓潼水,与涪江合流,急如箭,奔射涪江口,蜀人谓水口曰洪。因名射洪。” 隋属新城郡。唐武德初属梓州。天宝初属梓潼郡,乾元初复属梓州。北宋属潼川府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废入盐亭县,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潼川州。清属潼川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县治由金华镇迁今治太和镇。唐著名诗人陈子昂为射洪县人。


在四川省中部偏东。属遂宁市。面积1495.9平方千米。人口103.4万。辖20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太和镇。以梓江水于此奔流如射入涪江,时蜀人称江口为洪,故名。西魏恭帝时置射洪县,治今西北金华镇,属昌城郡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属新城郡。唐属梓州。宋属潼川府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省县入盐亭;十三年复置射洪县,属潼川州。清顺治十年(1653年)县省入潼川州。康熙元年(1662年)复置,属潼川府。1913年属川北道,1914年隶嘉陵道,1928年属四川省。1950年迁治太和镇,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。1952年属四川省遂宁专区。1958年并入绵阳专区,1968年改属绵阳地区,1985年属遂宁市。地处盆中丘陵西北部。涪江西北斜贯县境。左纳梓潼江、洋溪河,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薯类。以养蚕著称。有棉纺、印染、农机、缫丝、织绸、皮革、酿酒、化肥、电力、印刷、食品等工业。沱牌曲酒、橘子罐头、草辫著名。绵璧公路经此。涪江水运通长江航道。古迹有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克穆齐克乌梁海旗

    又称奇木奇克或肯木次克乌梁海旗。清康熙间置,属唐努乌梁海部。旗府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—奥尔达州奇克河南岸,克孜耳马惹累克东南。旧旗名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置,驻地即今俄罗斯克孜尔—奥尔达州奇克

  • 丈人山

    在今四川夹江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夹江县:丈人山“在县东十里。亦曰九盘山。上有石,峭拔如人立,俗谓之丈人峰。相近者曰虎履山,上多虎迹,因名”。今山上有古寨遗址及石刻像,在巨石上刻“丈人峰”三大字。

  • 两山口堡

    即今甘肃酒泉市东北二十五里两山口堡子村。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两山口堡“北临边墙,城周一百四十丈。今有把总”。

  • 马头郡

    ①东晋义熙元年(405)置,治所在虞县(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)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:“因山形立名。”南朝宋属南豫州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怀远县等县地。后属徐州。南齐移治己吾县(今怀远县西南孔岗乡)。后迁治蕲

  • 泸州

    ①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所在江阳县 (今四川泸州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泸州: “取泸水为名。” 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泸川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泸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泸川郡,乾

  • 柳池驿

    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四十里柳沟镇。《宋史·王继恩传》: 淳化五年 (994),镇压李顺义军,“平剑州,进破 ‘贼’ 五千于柳池驿”。

  • 黄沙堡

    即今湖南宜章县西南黄沙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宜章县 “白沙镇” 条下: “又县西南九十里为黄沙堡,俱洪武二十七年置。”

  • 中渎水

    即邗沟。故道自今江苏扬州市南引江水北流,西北至淮安市北入淮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中渎水,首受江于广陵郡之江都县……自江东北通射阳湖。《地理志》所谓渠水也。西北至末口入淮。”即邗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作“

  • 黄毛屿

    即今台湾东北大海中之黄尾屿。明陈侃《使琉球录》 中 “过黄毛屿”,即此。

  • 宛委山

    一名玉笥山。又名天柱山。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。《吴越春秋》 卷6: 大禹 “登宛委山,发金简之书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