宴喜亭
又名宴喜台、燕喜台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郊。唐李白有 《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》 诗。
又名宴喜台、燕喜台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郊。唐李白有 《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》 诗。
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六峰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西灵山“在州(今旧州镇)西北一百余里。唐贞观十年,移灵山县治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灵山县:西灵山在“县西一里。一名石六峰山,其峰有六,雄壮奇特,
西汉初置,属鄣郡。元封二年 (前109)为丹阳郡治。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。西晋为宣城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为宣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初置,治今安徽省宣城市。隋改名宣城县。汉为丹阳郡治;西晋以后为宣
公元3世纪前期流行于东南亚一带的一种地理分区概念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 《索隐》及《正义》引三国康泰《外国传》:“外国称天下有三众,中国为人众,秦为宝众,月氏为马众也。”
①在今湖南醴陵市东南二十余里,与江西萍乡市交界处。旧为吴楚出入要道。有新、老二关,新关即插岭关,老关在其东北,已荡为丘墟。②即安戎关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四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汉乾佑元年 (948),
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北。为东至普安县之通道。《清一统志 · 普安厅》: 软桥哨 “在厅东。……旧皆设兵防御”。
西汉置,属日南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广南—岘港省维川县南茶桥。东汉废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传》: 永和二年 (137),“日南象林徼外蛮夷区怜等数千人攻象林县,烧城寺,杀长史”。又 《水经·温水注》: “九
1914年由南路道改置,属奉天省。治沈阳县(今辽宁沈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彰武、新民、黑山、北镇、义县、葫芦岛、凌海、兴城、绥中等县市以东,西丰、清原、铁岭、沈阳、灯塔、辽阳、鞍山、海城、大石桥、盖州
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青石咀镇。《清 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 黑石头堡 “在大通县西一百三十里。有把总防守”。
又名万佛峡。在今甘肃安西县南一百五十里踏实乡境内榆林河谷两岸。始建于北魏,其后历代都有兴建。现存石窟四十一个,东岸三十个,西岸十一个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又称万佛峡。在甘肃省安西县城南
①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,其南八里为砀山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隐于芒、砀山泽间。”②即北邙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帝军于芒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